金华新闻客户端6月16日消息记者汪蕾王龙玉/文钟路/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6月5—8日,DAKACHINA打卡中国“一带一路·金枢纽”网络国际传播活动在金华举行,来自20余个国家的30多位网络国际传播达人走进金华多个特色打卡点,体验并感受金华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的发展脉动和独特魅力,用多媒体语言将他们的所见所闻传递给世界,透过金华这扇“小窗口”,传播中国好声音。
这里,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也有世界规模最大的影视实景拍摄基地,有连通亚欧大陆的“义新欧”班列,也有享誉中外的传统婺剧文化……金华精彩的发展故事和多元的文化,让网络国际传播达人们充满惊喜并为之着迷。“DAKACHINA,我在金华”“一带一路·金枢纽”“我爱金华”……在金期间,国际“网红”们纷纷向金华表白。
此次活动邀请的网络国际传播达人,有不少在中国学习或工作,他们既有其他国家的成长背景,又对中国怀着深厚感情。他们中很多人去过中国很多座城市,但金华之行带给他们一种全新体验。他们在金华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我们采访几位达人,听他们讲述外国人眼中的金华故事。
“想家的时候,就来义乌看看”
“一千个外国人眼中,有一千种金华的样子。”在浙江大学攻读历史学的格鲁吉亚姑娘奈丽说。
4年前,奈丽获得国家交换生名额来到中国,短暂的交换经历让她对这个古老的国度充满向往。两年后,她如愿考上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她的梦想是成为格鲁吉亚最好的汉学家。
奈丽的祖国是人口不到万的西亚国家。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越来越多格鲁吉亚人开始学习中文,在当地商贸交流与文化旅游等方面,中文被频繁使用。
远离家人和朋友来到中国学习,难免有想家的时候。奈丽说,想家时,她就会来义乌看看。在义乌异国美食风情街,有正宗的格鲁吉亚餐厅,厨师就来自她的家乡;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进口馆,有地道的格鲁吉亚红酒。此外,义乌还有许多和她一样跨越山海到中国经商、学习的外国人,这一切都让她倍感亲切。
“义乌虽然没有杭州大,但国际化程度很高。”奈丽说,义乌不仅外国人多,会外语的人也很多,大家对待外国人的态度很友好。走在义乌的街上,无论男女老少,都能与你用外语聊上几句。“来到义乌,感觉就像回家了。”
奈丽说,来中国前,她获得有关中国的信息大多源于西方媒体,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片面的刻板印象。比如中国的农村很贫穷,中国没有发展机会。“当我来到中国后,却看见截然不同的样子——中国发展如此快速,特别是当我来到东阳花园村,简直太震惊了!”
这些天,奈丽开始持续更新脸书、推特和她的视频号,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金华这座城市,并从此看见美丽中国。
“我被这里的富裕程度惊呆了”
令奈丽“震惊”的花园村,同样带给斯洛伐克姑娘曹野蛮惊喜。
曹野蛮是知乎大V,观察者网站专栏作家,热衷于分享中外文化故事。中国的农村究竟什么样?她带着疑问而来,结果出乎意料。
“来之前,我就听说,在金华有个村子,和城市一样,还有一座中国农村最大的摩天轮。”在“打卡中国”的行程中,曹野蛮以“观察者”的角色采访了花园村“当家人”邵钦祥,寻找“世界名村”共同富裕的金钥匙。
在花园村史馆,这位“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的农村致富带头人,解开了曹野蛮的疑惑。有几组数据令她印象深刻:年,花园村营业收入亿元,拥有个私工商户家,村民人均年收入14.2万元。年,村里奖励优秀员工,奖品是一个茶杯和热水瓶。而如今,花园红木文化节的奖品变成了楼房、红旗轿车……
“我被这里的富裕程度惊呆了。”曹野蛮的好友马佳,同样来自斯洛伐克。她去过中国很多地方,但印象最深的就是金华,因为她的男朋友是永康人。“第一次来就看了很多工厂,最初印象就是金华制造业发达。”有一回,马佳回国探亲,开门时居然发现,老家的门就是永康造的。
“来了中国,我才发现,除了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还有很多城市也如此现代化,它们的城市规模甚至可以与我的祖国首都相比。”马佳来中国3年了,是一名B站UP主,乐于在网上分享她在中国的生活、故事,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我希望用自己的讲述,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爱上中国。”
“在中国,有一万种可能”
26岁的哥伦比亚小伙Arcila来到中国,是因为姐姐的一句话:“在中国,有一万种可能,你可以开启全新生活。”
他的姐姐在浙江当外教,来中国前,Arcila是一名文身师。两年前,他不会说一句中文,甚至说不好英文,忐忑地踏上了中国之旅。到中国,去哪里?他选择了义乌。“在南美,我们都知道义乌,很多商品都来自这里。”姐姐告诉他,在义乌,有很多外国人,来自不同的国家,这座城市包容、开放,而且电商发达。“你不仅可以在这里买到全世界的东西,更可以把商品卖到全世界。”
来到中国后的可能性一次次被刷新。不会说中文的Arcila在短短两年里成了“中国通”,玩淘宝、学语言、找美食,样样不在话下。“我和中国的生意人聊天,都说中文。”
从一个对中国很陌生的外国人,到在义乌经商“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商人,如今Arcila还是中国故事、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者。“不单是外国人所熟知的李小龙、*,我还会分享更多外国人不常见的中国传统非遗,比如东阳红木。”
在东阳传统文化网络传播基地明堂红木的体验馆,Arcila拿着磨砂纸,亲手打磨出一双红木筷子,并刻上自己的名字。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国际范的“中国范”名不虚传。“未来,我希望把更多传统的中国文化商品卖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都能见识中国文化的魅力。”
“难忘这次体验,我以后会常来金华”
来自津巴布韦的米莱来中国已经4年,现在是浙江科技学院应用物理专业大四学生,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去年中非经贸论坛期间,他曾来过金华,觉得金华是个非常有活力的城市。此次“一带一路·金枢纽”网络国际传播活动,又刷新了他对金华的认识,金华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浓厚的商贸氛围深深吸引了他。
在东阳横店,米莱不仅穿上汉服,打卡万盛映象步行街,还当了一回“群演”。“一直听说横店是‘东方好莱坞’,来了之后发现名不虚传。这里不仅有浓郁的影视氛围,还有那么多体验式项目,我要把这些介绍给我的外国朋友,让他们也来横店打卡,过一把演戏瘾。”
米莱一直很好奇,义乌是怎样成为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他不仅找到了答案,还现场当了一回主播,为“义乌好货”代言。
“你们看,这双拖鞋不仅质量好,而且颜色款式都很时尚,居家可以穿,穿出去散步也是极好的。”米莱的一番推销,立马收获上千个“小红心”,网友们纷纷留言:“国际友人为中国商品打CALL,必须下单。”
金华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城市,与很多非洲国家长期保持着经贸和人员往来。米莱说,他正在申请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希望未来可以做中非关系的使者,让更多非洲人了解中国、了解浙江、了解金华。“此次金华之行坚定了我留在中国发展的想法,难忘这次体验,我以后会常来金华。”
“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
来自也门的青年医生阿马尔,是金华市唯一的外籍医生。在中国抗疫期间,他专门设立国际门诊部,用三种语言更新疫情防控信息,积极利用网络宣传中国疫情防控工作以及抗疫中的感人故事,成为金华的国际“代言人”。
阿马尔在中国20多年,高中毕业后就作为公派留学生来到中国,从山东大学中文系到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再到浙江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走南闯北,我最后把目光投向浙江,选择了海纳百川的义乌。”
很多朋友都曾问他,为什么没有去北上广发展?他的回答是,苏轼、白居易都选择了浙江,英雄所见略同。“金华的发展,靠的是人的智慧。这里国际氛围很浓厚,‘一带一路’的新起点也在这里。”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阿马尔除了坚守工作岗位,还在不同社交平台录制多语言短视频,把中国的疫情防控措施告知在华外籍人士。不仅如此,他还受邀参加半岛电视台、英国BBC阿语频道、阿拉比亚卫视等国外著名电视台的多次直播连线。初心就是想把中国成功抗击疫情的模式分享给世界各国,尤其是阿拉伯地区的人们。
在与著名卫视台连线时,曾有人在脸谱、推特上说,阿马尔太替中国说话了。阿马尔回应,这是他真实的所见所闻,他自然最有发言权。“我见证过很多中国大事:见证了中国成功抗击SARS,见证了中国在复兴道路上前进又飞跃的发展,见证了56个民族的和谐共处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也见证了‘一带一路’钢铁驼队走向世界。”
作为“东道主”,阿马尔向参加此次“打卡中国”活动的国际网络传播达人们隆重推介了“一带一路·金枢纽”——金华。“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他希望在中国学习生活的外国人,承担起更多责任,把中国的真人真事说出来,客观地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看见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