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宏
今天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周年大会隆重举行。
对很多人来说,入团是人生的美好回忆。虽然很多年过去,已阅君至今还记得当初面对团旗宣誓时的激动。
其实,共青团和浙江很有渊源,已阅君今天聊聊这事。
可以从一组数字来切入。
第一个数字是“2”。
共青团中央最早的两位书记,都是浙江人。
创建之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名字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年8月,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它是中国最早的青年团组织,由俞秀松任第一任书记。年3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俞秀松因为在建团工作中的巨大贡献,担任了临时团中央首任书记。
不久,他离开上海去了莫斯科。
俞秀松是诸暨市次坞镇溪埭村人。现在上浙江省*府网站,可以看到对“俞秀松烈士陵园及故居”的介绍。
俞秀松(左)和施存统(右)
年1月,施存统从日本回国后,中共中央委派他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的工作。同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施存统被正式选为团中央书记。
当时他用了方国昌这个化名,后来又改名施复亮,解放后曾任劳动部副部长。
施存统也是浙江人,老家在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东叶村。
顺便说一下,他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曲作者——的父亲。
年,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省*府办公厅公布第十一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由“施复亮故居”“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纪念馆”等共同组成的“施复亮、施光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在其中。
第二个数字是“5”。
已阅君上面聊到的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中国最早的青年团组织,当时共有8名成员,其中5人是浙江人。
除了俞秀松、施存统,陈望道也是这5人之一,他是《共产*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
陈望道老家在义乌市城西街道分水塘村。翻译《共产*宣言》时,因为太过专注,吃粽子时把墨水当红糖蘸了,留下了“真理的味道有点甜”的故事。
第三个数字是“17”。
年4月,在杭州皮市巷3号,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支部成立,它是是浙江省第一个团组织,也是全国最早建立的17个青年团组织之一。
数字的背后,是波澜壮阔的历史:像年5月*埔*校成立时,杭州团组织首先派宣侠父等5人入学;全国范围内发生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时,例如五卅运动,当时浙江的团组织就进行了声援;北伐战争时,也有大批浙江籍团员参加;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浙江团员和青年积极参与了抗日救亡和解放全中国运动。
刀光剑影,枪林弹雨,广大团员青年对*忠贞不渝,经受住了生与死的考验,为中国革命胜利贡献了青春、建立了重要功勋。
这其中,就有浙江青年的一份努力。
第四个数字是“”。
年,团中央向广大青年发出“组成志愿垦荒队,开发建设大陈岛”的号召,先后5批来自温台地区的名青年垦荒队员,高举团中央授予的“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队旗,高喊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把青春献给大陈岛!”的口号,义无反顾地登上大陈岛,投入到重建大陈岛的伟大事业中去。
这铸就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
大陈岛垦荒精神纪念碑
艰难困苦,千难万险,广大团员青年主动作为、勇挑重担,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团的旗帜,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团员青年的身影,为祖国建设贡献了青春、建立了重要功勋。
这中间,也有浙江青年的一份努力。
第五个数字是“无数”。
如今,共青团事业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比如说无处不在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
尤其在疫情防控的当下,有很多“大白”志愿者,因为戴着口罩,在面对面接受服务时,我们都没能看清他们的模样。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当代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他们在脱贫攻坚战场摸爬滚打,在科技攻关岗位奋力攀登,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疫情防控一线披甲出征,在奥运竞技赛场奋勇争先,在保卫祖国哨位威武守护,在*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
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人数只能用“无数”来形容。
通过这些数字,回首往事,审视现在,真是无限感慨。
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