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正在消失的义乌民俗你知道几个
TUhjnbcbe - 2020/11/1 10:50:00

?

?

[春夏改,鸟花迁,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年的第一个季节已经走远,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季节。时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夏,标志着春天的结束,夏天的开始;世间万物,在新的一个季节里,又将进入一个新的生命阶段。

本期的主持人安宁带你全方位了解这个很简单,也很美好的节气——立夏。

▁▂▃▂▁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英文名:TheBeginningofSummer

立夏,除了在二十四节气中排行老七,它也是阳历辰月的结束,以及巳月的起始,通常发生在公历5月5-6日之间。

温度明显升高,雷雨增多,农作物开始快速生长。

行至立夏,我们开始能够在田间听到虫鸣,看到植物的藤萝攀爬成长,夏收作物的年景也基本确定。

迎夏

在古代,帝王会在立夏这一天率百官到京城南郊举行迎夏仪式。仪式上的一切装饰都必须是红的,以表达祈求丰收的美好愿望。宫廷内,皇帝要将上年冬天储藏的冰赐给百官。

尝新

在后世,人们以“尝新”的方式庆祝夏天的到来。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能够达到“九荤十三素”。

斗蛋

斗蛋游戏深得小孩欢心。在一些地区,家长会在立夏这一天煮好囫囵蛋,用冷水浸上几分钟后装入丝网带挂在孩子的脖颈上,孩子们便进行斗蛋游戏。蛋的尖端为头,圆端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谚语有言:“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即斗蛋后孩子便不会患上夏季的季节病。

 

在义乌,过立夏主要有“杀‘清明羊’”、“吃炒青豆(义乌人也称‘田堘豆’)”、“称人”、“吃青梅”、“炖‘荞麦鸡’”和“禁坐门槛”等习俗。

杀“清明羊”


  用一小团做清明馃的面团,捏出一只只形态逼真的“小羊”。巧媳妇们除了捏“清明羊”之外,还会捏“小牛”、“小鸭”等造型。手笨一点的,则随便捏几个叫不出名目的造型,权当“清明羊”。捏成后,主人把它悬挂在楼板下面的“架栅”下或者房屋的柱子上,到了立夏,刚好风干。立夏这天把它“宰杀”——用剪刀剪成一粒粒的“面丁”(有的会提前一两天进行“宰杀”),再与青豆一起放到铁锅内炒熟,吃起来挺香的。只是这一习俗,现在可能只有50岁以上的义乌人才知道了。

据说,清明馃的面团中有艾草成分,江南人之所以用它捏“清明羊”,是因为过了清明后,江南大地越冬的百草重新生长,牛羊吃了开始长膘。据说吃百草百病不侵,所以清明节捏“清明羊”预示着六畜兴旺;立夏这天人吃“清明羊”,则包含着不仅聪明,而且身体健壮,百病不侵的寓意。

吃炒青豆

苏溪镇后店村大水地自然村村民胡樟春说,立夏这天炒豆吃,不仅是为了解馋。计划经济时代,义乌农村一般都是种植两季稻谷和一季麦子。而从立夏开始,气温明显升高,炎暑将至,雷雨增多,人被冷雨淋湿就易得病。老一辈人说,立夏这天吃过炒豆,在野外劳作的人,就不怕被雨淋了。

“称人”


  就是用杆秤称人的体重。吃过炒豆和“清明羊”后,人们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称体重;孩童则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称体重。据说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

据说,一年中“称人”只有在立夏这天可以称。因为义乌话中的“称人(侬)”与暗指行为不正的“请(cheng)人(侬)”同音。古代戏文中曾有人问一良家女子“请人”否?女子聪慧地回答:我每年都‘请’一次人。问:被请的是谁呢?答:他(它)就是木相公铜公子(“木相公”指杆秤,“铜公子”指杆秤上用铜丝钉成的秤花)。这位良家女子说的其实就是“称人”。

吃青梅

三四十年前,义乌的水果品种没有现在这么多,立夏时节几乎没有什么当季水果,所以在食品十分匮乏的条件下,人们会采摘尚未成熟的青梅食用。而立夏过后,白昼一天天变长,据说立夏吃过青梅后,可提神,夏日里人们不会打瞌睡。

炖“荞麦鸡”


  义乌的荞麦,一般在立秋后播种,荞麦从播种到开花需要18天,开花期也是18天,结籽期也是18天。在这54天中孵出的鸡被称为“荞麦鸡”,这种鸡个头不大,一般重量为0.5公斤至1公斤。据义乌民间老农说,“荞麦鸡”虽不大但很有营养,立夏这天吃炖起来的“荞麦鸡”,可防“疰夏”、防中暑。

禁坐门槛


  除了吃之外,义乌民间还有立夏禁坐门槛的习俗。这一习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过去,义乌农村不少门槛都是石头做的,立夏虽然气温已经不低,但人坐石门槛上极易被湿气、瘴气所侵袭,夏天就会腿脚酸痛,所以这天禁坐门槛。另一种说法是,立夏开始,各种农活接踵而至,老人们用“坐门槛腿脚会发酸”来告诫年轻人别偷懒,应该勤快地去地里干活了

春夏之交需顺应天气变化,重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正在消失的义乌民俗你知道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