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龚望平义乌报道组龚献明通讯员王曙光
《义乌风光》赵梅碧摄
对义乌这座城市而言,这一天注定会被写进历史。
年5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义乌县,设立义乌市(县级)。
当年9月20日,《浙江日报》2版头条,以《车到义乌客如涌泉》为题,报道了义乌撤县建市后,市政府所在地稠城新区的变化。
30年后,同样是《浙江日报》,年5月18日和19日的头版,分别以《咬定市场不放松》和《长袖舞出新天地》为题,连续报道了义乌撤县建市30年来,乘着改革开放东风,不断实现“无中生有、莫名其妙、点石成金”的发展,续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朽传奇。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年7月1日,《浙江日报》头版刊发义乌撤县建市消息。
草帽市场、前厂后店、兴商建县、养蜂理论、机场开放、铁路开发、电商换市、国贸改革……
商贸特区、中国权力最大县、国际陆港城市、金融生态城市、商务旅游目的地城市、文明信用城市、幸福和谐城市、世界小商品之都……
从“肩挑货郎担、手摇拨浪鼓”走南闯北到“包高铁、打飞的”踏遍全球,“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代代相传。
从“鸡毛换糖”到“买全球、卖全球”,“义乌”早已超越名词本身、跨越地域界线,成就足以载入史册的“义乌模式”、“义乌经验”、“义乌现象”。
“撤县建市”30年,义乌坚定不移地走“兴商建市”的发展道路,在山多地少、资源匮乏的平方公里土地上,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跨越——
从传统农业小县到全国经济强县,成为全省首批第三产业比重超过60%的“发达”县市;
从马路市场到世界小商品之都,万商云集为国际贸易的便利化、规范化“轻关易道”;
从工业小县到工业强市,众多“大好高新”项目纷纷落地,干亿级产业园区绽放活力;
从内陆小城到国际陆港,让“钢铁驼队”重现千年前“无数驼铃遥过碛”盛况的“新丝绸之路”。
商城五月,处处生机勃勃,活力喷涌。义乌人用最原始的冲动和智慧,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曲线,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优秀践行者。
《国际商贸城全景》吴献华摄
众创之城
年,“义乌发展经验”传遍大江南北。
那年,温州“辣妈”刘微只身在义乌街头走了三天三夜。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她不停自问,“我什么都不会,在义乌能创业吗?”她很快找到了答案:先瞄准“客流”红利做房产中间,后站上电商“风口”做跨境电商,年销售额已超亿元。
初到义乌时,刘微对电商一窍不通,是在政府举办的创业论坛、电商沙龙中,逐渐掌握电商创业技能,少走了很多弯路。在她看来,草根创业者在义乌容易成功,背后是政府牵线搭桥,构筑各类创业平台,让这里成为低成本、富资源、高回报的“众创”之城。
而全球最具规模的“众创”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是经典范例。在这里,即使是石头,也有机会发光。这样的故事真实地发生在了马来西亚籍商人郭集福身上。
14年前,他在国际商贸城租下店面,依托义乌市场的全球辐射力和完备生产链,把一块块南美人眼中的“绊脚石”制作成了“彩宝石”,卖给全球多家品牌珠宝商。“这里最适合做生意,守在店里就有全球客商上门。”郭集福毫不掩饰对义乌市场的感恩和依赖。
在义乌,政府通过精准调控市场,合理配置要素资源,引导“众创”发展模式向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电商创业等在各环节延伸,涌现了义乌市工业设计中心、宾王文创园、陆港电商小镇等一大批新平台。
“在我们创意园,一个文创产品从概念到投放市场,周期最短只要7天。”义乌工商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副院长龚晓嵘说,去年创意园完成创意产值.3万元,参照深圳创意产业带动效应,带动产值3.46亿元。
这些平台在释放“众创”红利的同时,又会吸引更多的创业人才,让义乌浓厚的创业氛围更具吸引力。如此周而复始,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数据显示,年,义乌各类市场主体总量突破38万户,新设市场主体7.5万户,日均新增个“老板”。仅在青岩刘村,就聚集着全国2.5万多名创业者,平均年龄25周岁。他们经营着多家网店,年销售额突破60亿元。
为服务不断涌入的青年创业者,当地政府在村里设立电商创业实验室、创业孵化中心等孵化空间,累计举办各类培训多场,孵化多个项目;还聘请行业专家打造“青岩刘智库”,组建创业导师志愿服务队,开展多场创业沙龙、创业大赛等活动。在义乌,这样的电商示范村还有个。
不论是刘微、郭氏兄弟,还是电商青年创业群体,都是“众创”义乌“点石成金”的生动写照。
而今,这样的故事还在发生着……
《新城市之光》杨志斌摄
贸易之市
年,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落到了义乌。
当年,义乌国际贸易改革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这是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义乌因此成为全国第十个、浙江省第一个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
为了让商品“货畅其流”,“特区”改革的重点首先落在贸易便利化。义乌港是小商品出口的主要场所,每天近0个集装箱转到宁波港乘船出海。三年前,义乌海关在全国率先将集装箱进出场信息搬上手机,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