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义乌的故事影像方志
TUhjnbcbe - 2024/12/20 18:43:00

“亲王,负土为大冢,群鸦数千,衔土相助焉。乌既死,群鸦又衔土葬之。”——引自《说苑》

西汉文学家刘向在小说《说苑》中记载了“颜乌葬父”的故事。

颜乌曾救过一只受伤的乌鸦,颜父离世后,孝顺的颜乌光脚跪地,用手刨土为父筑坟。三天三夜,双手血肉模糊。被救助的乌鸦为了感恩,带领一群乌鸦飞来,衔土帮颜乌为父垒坟。不久,颜乌也因过度劳累死在父亲墓旁,乌鸦由衔土掩埋了颜乌的尸体,嘴喙受伤才离去。

颜乌葬父的故事就发生在义乌这片土地上。据说,古时中国北方人喜欢乌鸦,认为它是孝鸟。公元前年,也就是秦统一六国之前,秦王政在吴越两国旧地建会稽郡,郡内设县。为提倡孝道,秦王以颜乌墓所在地为中心设置了乌伤县。西汉末年,王莽将乌伤改为“乌孝”,东汉又恢复乌伤旧称。唐武德七年(公元年),改名为义乌县。历经年,义乌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追古溯源,在义乌大地,自颜乌以孝行著称以来,唐代骆宾王讨伐武则天的节义、宋朝宗泽抗金的尽忠报国、元朝黄溍等人的理学成就、清朝朱之锡的治理黄河业绩,当代陈望道、冯雪峰等人的投身革命,一代代义乌人用忠孝节义谱写了许许多多壮美的诗篇。

(“孝”跟“义”、“伤”都联系在一起,都包含了情义在里面)

秦皇岛,距离义乌多千米,在这个中国北方海滨城市管理区域内,绵延着.5千米的长城。

每到旅游旺季,游客络绎不绝,他们有时会看到一群老人在长城上向南方遥拜。他们拜望的英雄,就是戚继光。

在长城沿线,当年义乌兵子孙聚居的自然村落有个,这些村落形成了独特的“义乌村”。

一切源于公元年发生在义乌的一场械斗,当时,正在招兵的戚继光恰恰听说了那场人的大械斗。这位经历无数厮杀的将军被义乌人的剽悍忠勇和同仇敌忾深深震撼。他意识到,这才是他想要的平倭战士。

义乌兵被招募进了戚家军,他们跟随戚继光剿灭了浙江、福建、广东的倭寇。从嘉靖三十八年开始,这支部队屡次攻坚、解围、迎战、追击,从未在战斗中被倭寇击溃。

鸳鸯阵,是中国古代著名阵法之一,是戚家军剿平倭寇的制胜法宝。鸳鸯阵成败的关键是协同作战,而义乌兵不仅纪律严明,官兵之间更是亲密团结,能够做到全军一致、浑然一体。

在平定沿海倭寇后,戚继光奉调北上,一些义乌兵离开家乡,来到万里长城,开始驻守北疆。多年的风雨洗去了乡音,冲淡了记忆,却抹不去长城脚下的义乌人对祖先的守望和浓浓的乡愁。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韬铃深处》

戚家军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还原了华夏风骨,而赤胆忠心的义乌将士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平倭战事结束后,一部分义乌兵返回了家乡。这些彪炳史册的义乌子弟复员后,凭借自己走南闯北、消息灵通、交际灵活的特点,开始了贸易生涯。

山水不移,岁月变迁。几百年来,义乌兵尚武勇为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义乌人砥砺前行,他们重视族群关系、崇尚协同作战,为后来义乌商业的发展打下了深深的商业文化基础。

《徐文清公》是义乌市婺剧团近几年推出的一台经典剧目,讲的是义乌籍南宋政治家徐侨不畏权贵、和奸臣史弥远针锋相对的真实历史故事。在义乌,婺剧是老百姓最喜欢的剧种。义乌是婺剧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婺剧的出现,要追溯到明朝中叶流行的义乌腔。

早期的婺剧演出,主要场所在农村,多以庙宇、祠堂为戏台。

戏班长期辗转农村,为了演出能够适应当地农民的欣赏要求,不自觉间,唱词有了浓浓的乡土性。由于长期在民间露天舞台和庙台演出,加之观众又多,婺剧的化妆色彩浓烈、着装大红大绿、配乐大锣大鼓、动作豪放夸张。婺剧艺人们深深知道,喜庆热闹是老百姓最喜欢的。

“一桌两椅,包罗万象;三四个人,千军万马。”

作为徽戏的正宗、京戏的祖宗、南戏的活化石,婺剧在中国戏曲史上举足轻重。京剧大师梅兰芳曾经说过,“京剧的前身是徽戏,京剧要寻自己的祖宗,看来还要到婺剧、徽戏中去找。”

义乌商贸城,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商贸城,医院、派出所、银行,还有专门的外币兑换处。每天,上万家商户在这里共同应对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一些义乌人开始悄悄地做起了贩卖日用小商品的生意。最初的鸡毛换糖交易就发生在廿三里一带。

廿三里是义乌最贫穷的地方之一,由于土壤酸性大、稻米产量低,吃不饱肚子的廿三里人总结出鸡、鸭、鹅毛和草木灰混拌在一起塞秧根的方法来提高粮食产量。由于需求量大,鸡、鸭、鹅毛总是处于短缺状态。有人动脑筋用当地特产红糖去乡村换取鸡、鸭、鹅毛。义乌鸡毛换糖的生意迅速崛起,并以廿三里为中心形成了规模浩大的“敲糖帮”。

敲糖帮用红糖、草纸、针线等物品换取鸡、鸭、鹅毛等废品,将成色不好的用来塞秧根,成色好的则加工成羽毛饰品、鸡毛掸子出售,赚取微利。

看似简单地敲糖换物的买卖方式并不是敲糖人能够独立完成的。要有专门的糖坊把煎好的糖粒、糖饼、生姜糖用现金或货物贷给敲糖人,还要有行家专门采购各类小百货供敲糖帮经营。而“老土地”则专收敲糖帮换回的货物;“栈头”则给敲糖帮提供小客栈,兼营糖担托运业务。

此时,中国大地正面临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折。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在萌动的变革中,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年,义乌县委正式通过“四个允许”,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同年9月,稠城镇和廿三里镇两个小商品市场率先开放,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由此诞生。

义乌人协同作战、族群团结的文化积淀,人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一步步从马路市场发展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超市”。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外界称之为“淘宝大学”,这是中国第一所全力支持学生在校创业的大学。结合义乌独特的市场优势,校长提出了要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实践的办学理念,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深入市场、开展创业实践。

年中国“入世”,义乌人开始放眼全球市场。从鸡毛换糖到摆地摊,再从小商品市场经营户到创办企业。

风车吸管、音乐吸管、变色吸管、两人同时吸的吸管、哄宝宝吃药的吸管、可降解吸管甚至可食用的吸管,一根不起眼的吸管利润只有8厘。

在义乌这片小商品的海洋,一卷胶卷转一毛、根吸管转一毛、一个打火机转5厘,一分钱打天下是义乌人的口号。就是这样的小商品,凭借义乌人的创新精神被打造成了大产业。

年11月,以义乌为起点的“义新欧”班列开通。这条人类历史上最长的铁路货运线全长1多千米,从浙江义乌出发,经新疆阿里山口口岸出境,途径中亚、东欧、西欧,历时21天,最终抵达西班牙首都马德里。

常年定居义乌的外商有1多人,他们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天,他们把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货物买到全世界多个国家。

公路、铁路、海路、航空、邮路、网路、义新欧、义甬舟的物流体系,在义乌被称为“新八路”。向西借“陆上丝绸之路”出境,东借“海上丝绸之路”出洋,线上借“网上丝绸之路”抢单。

在地理观念上与世界接轨的义乌,不仅正在加速贸易互通,更是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义乌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强大高效的物流是最大的核心优势。现在的义乌,已经成为了窥探全球的一个窗口。

1
查看完整版本: 义乌的故事影像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