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去义乌之前,义乌给我的概念是一个低端的、人头攒动的小商品集散市场;那去过之后,这个印象就完全被推翻了。在现在的我看来,义乌是魔幻、是传奇、是混沌的向前、是包容的勇敢、是侵略者、也是殖民地。
义乌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中东地区人们候鸟式掘金之地。年,义乌市签发了份短期居留许可证,其中余份,签发给来自伊拉克、也门、叙利亚、阿富汗国家公民。大批外国商人带着几千元钱和快速赚大钱的英雄情结,来到这座混沌的城市。街道上到处都能看到包裹着头巾的女人、拿着报价单领着翻译的黑皮肤商人、各式各样的西餐厅、印着中文英文阿拉伯文和韩文的广告牌、兑换外币的小摊点、挂着德黑兰开普敦这类地区时钟的宾馆和酒店。酒店、按摩店、餐馆、外贸公司几乎都是集群规模化分布,如果你在地图上分别为它们标个点,会发现都是成群结队分门别类嵌在不同区域,像是要为旅人提供一个集中解决什么问题的场所,人们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在国际商贸城,我们花了一个下午时间,只走了5个区的其中2个区的一层楼的一排商铺,后来在网上了解到,国际商贸城入驻的店铺有7万多家,假设你在每家店铺停留2分钟,半年都逛不完。意料之外的是,商贸区内很冷清,三点之后就只能看到零零星星的翻译们带领着外国商人跟商家讨价还价了,仔细听会听到“nocheap、lastprise、boyandgirl”这样的字眼;在很多店铺贴出的招聘广告里,第一条就是会外语。
对于这批带着梦想来淘金的人来说,娱乐和大餐的地方并不多。街上最多的就是各式各样的酒吧,和偶尔能看到的KTV。入乡随俗这个词放在饮食和精神上并不适用,在麻辣烫、沙县小吃和黄焖鸡米饭这样的店里,根本看不到外国身影,他们中的绝大部分聚集在各种西班牙餐厅、印度餐厅、阿拉伯餐厅和咖啡馆。京滨西路有一个清真寺,是这座城市唯一的清真寺,据说每次聚会,人数会达到六七千人。
对于这个城市的另一部分——外来的中国人口来说,义乌同样是一个带着传奇色彩的城市。从火车站出来,能看到很多教你如何成功的广告。在义乌这个生意场,外国人是来买货的,中国人则是供货的主体。中国商贩们带着千把来块钱希望来这里制造发财奇迹,他们把义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宾王夜市(三挺路夜市)是初来乍到者练摊零售的绝佳场所。下午五六点到凌晨一两点,首饰、女装、江湖产品都陆续被摊主挂出来,还有一排排小吃摊吸引各国游客商人来消费。各个小贩站在凳子上喊:十块钱一件;最便宜啦;一百元三件;阿玛尼刷货,绝对真货!
在义乌骑车,穿街而过的时候,自行者、电动车、轿车、跑车混合在一起,年轻人们把摩托车开到最大速度在红灯下面穿过。行人很少,或许都在忙着发家致富。偶尔经过破旧的街道,像是上世纪的光景;转过一个路口就是在大拆大建的国际化大都市模样了。不管是酒店还是餐馆,名字都不约而同的既与国际接轨又豪气冲天,“王朝xx”“帝豪xx”“国际xx”“世界xx”。果然,不管是人类还是城市,在童年时期总是混沌的,但是混沌中带着勇敢、又带着包容。是这座城市带来这些人,这些人又用自己天不怕地不怕的气质塑造着这座城。这样的包容,也不是故作姿态的、高高在上的包容,而是把自己打开交付出去、把自己与外来者融为一体的包容。
骑着去宾王市场,经过一个公园,听到一位大爷在嘶吼:我总是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