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洒荣荣
李志燕与同伴在义乌副食品市场调研在售红枣情况
年,一位名叫李志燕的新疆小姑娘从伊犁出发,远赴千里来金华求学,6年时间里成功创建并运营了“丝路蜜语”品牌,在“新丝路”上书写了自己的精彩。如今,毕业在即,李志燕决定带着在金期间所学所获,返回家乡新疆特克斯县,开展“农特产品+旅游”全产业链精准扶贫。
16岁,内地求学,萌生创业想法
年,16岁的李志燕远别父母来到金华,成了义乌城镇职业学校新疆班的一名学生。从内陆来到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李志燕的眼界一下子开阔了许多。“刚来没多久,老师带我们参观小商品城,哇,那种做生意的方式,我心里很受震撼”,李志燕这样描述第一次进小商品城。也就是从那次参观,李志燕发现了创业的契机。“小商品城里有新疆特产销售,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疆人,我觉得他们卖的不正宗”,李志燕笑了笑,“不是说他们卖的产品不好,就是觉得自己吃过更好的,所以想把更正宗的新疆美味带给大家。”
李志燕把自己的想法跟新疆班的同学分享了下,不少同学觉得可行。于是,高一寒假回金的火车上,10来个小伙伴每人多了一个鼓鼓囊囊的背包,装满了从自己家带来的核桃、红枣和蜂蜜。
刚开始,大家就是学校里卖卖,学校的小广场成了他们课余时间摆摊的主要场所。“我们对品质有信心,所以,我们销售的思路就是先试吃,一直到现在也是如此,我们有很多试吃点,合作店铺、自己店铺、合作活动等”,李志燕说。
新疆班学生卖特产的行为引起了学校陈秀卿老师的注意,陈老师主动联系他们,试着帮他们将销路打开。“周末我们会去夜市等人多的地方摆摊,陈老师经常车接车送”,提起陈老师当年的帮助,李志燕满脸感激。
年,义新欧班列通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跟进了多项落地措施,趁热打铁,陈老师带着李志燕以“新丝路”为切入点,精细化打磨了创业项目,一举拿下年浙江省中职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创业街店铺
19岁,创建品牌,帮助老农卖枣
年,李志燕来到了金职院,就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更高的平台、更为深入的专业知识学习、更为专业的创业指导,让李志燕的创业迈上了新台阶。李志燕参与了创业学院组织的创业实验班,在学校创业街成功申请到了店铺,成功注册了“丝路蜜语”农特产品销售品牌,已然是一个成功的“小老板”了。
在一次去南疆游玩的过程中,朋友得知她在做特产销售,带她去了一家相熟的农户,看看能不能帮着卖卖红枣。边交谈,李志燕创业以来心中一直飘着的一团模模糊糊的想法终于具象起来,“我总觉得缺点什么,创业不是光说赚到我的钱就可以了,如果我能顺便帮助到更多的人呢?”,李志燕这样描述。
而事实后来证明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内陆不比东部沿海城市,经营观念落后,电商发展缓慢,所以,长在地里的优质农产品如果收获季节没有卖出去,农户只能忍痛扔掉,当然,损失也很大。年,多家媒体曾以“红枣落地无人问津,枣农怒砍枣树”为题进行相关报道。
李志燕跟南疆见到的老农口头协议:丝路蜜语负责销售,价格高于批发商地头采购价,老农负责物流和货源。“刚开始大叔觉得我是在跟他开玩笑,因为我是个学生,看上去太小了”,李志燕笑着说。但销量说明一切,很快,老农周边的枣农也加入了供货队伍,区域也在不断扩大。截至目前,李志燕已经与多个农特产品种植户达成合作,累计给种植户带来百万元收入。
因为助农销售农特产品的先进事迹,李志燕被当地政府评为“优秀返乡大学生”,“丝路蜜语”项目也据此拿下年浙江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C类一等奖,实现了金职院C类一等奖零突破,李志燕本人获评“浙江省最佳创业之星”。
新疆红色教育学习之行留念
22岁,再回新疆,投身家乡建设
年,李志燕升入大三,无可避免地发生了毕业生情绪波动。不同于别人纠结是升学还是就业、本专业就业还是跨专业就业,李志燕想的是要不要回新疆。
“出来六年,在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很多人不了解新疆,不知道新疆有多美,有些人甚至对新疆人有误解。这给我一股很强的冲动,想奔回家乡,把她建设得特别好。但是新疆确实经济环境没有这边好,我怕回去之后没法像现在一样卖出这么多的农特产品”,在回与不回间,李志燕一时陷入了摇摆。
年1月份,学校组织学生“三十佳”外出新疆红色教育学习之行,目的地正好是李志燕的家乡新疆。也就是这次学习,让李志燕彻底下定了决心——回新疆,“每到一个学习点,教师都在卖力介绍新疆的好,一个教师都那么努力,我为什么不能试一试、闯一闯?”。
想法确定了之后,李志燕发现了“丝路蜜语”现在经营模式的缺陷。“‘丝路蜜语’现在主要走的是分销模式,通过全国各地新疆班学生销售农特产品,虽然分销点已经覆盖5个省30余个城市,但这个模式太简单,如果放到建设家乡这个层面,这属于小儿科”,李志燕想要一个全新的模式,打造一个更大的平台。
寒假期间,李志燕到特克斯县政府实习,借着这个机会,李志燕对家乡的产业进行了深度调研。边调研,边与现在的创业指导老师王升沟通,慢慢地,“农特产品+旅游”全产业链精准扶贫的模式渐趋成型。
与霍斯托别村村支书合影
“我的家乡特克斯县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八卦城’,也是世界上乌孙文化与易经文化交织的唯一城市,这两年来,游客越来越多,仅年,接待游客就有万人次”,李志燕介绍道。
家乡的潜力产业是旅游业,自己一直以来从事的是农特产品营销,特克斯县有新疆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电子商务孵化器,整合所有资源,李志燕给出了“农旅”精准扶贫模式操作路径:农特产品销售推介旅游资源,充分运用现有渠道,同时新建电商渠道,在销售农产品的同时通过产品包装、店面布置等介绍“八卦城”景点及旅游资源,“八卦城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