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7月27日讯(记者龚书弘编辑童晓)义乌经济在去年率先复工复产的高基数下,今年继续实现半年红。
7月27日,记者从义乌市统计局获悉,经初步核算,义乌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5.5%,高于全省和金华,两年平均增长8.0%。
那么,义乌各领域经济报表持续飘红的背后,又传递出怎样的发展信号呢?记者带你深入了解。
三产结构更加均衡
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等占比明显提升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义乌第一产业增加值10.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亿元,增长25.5%;第三产业增加值.9亿元,增长12.0%。
记者注意到,上半年义乌三产比例为1.3:29.6:69.1,第二产业比重较年(1.6:28.4:70)有所提高。专业人士认为,义乌三产结构符合现代都市总体特征。
这一点,规上工业的表现最有发言权。上半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亿元,同比增长64.6%,两年平均增长30.4%;实现销售产值.4亿元,同比增长66.0%,两年平均增长30.9%。同时,上半年工业用电量31.4亿千瓦时,增长44.3%。
上半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亿元,同比增长50.1%,增速位居金华各县市区第一,两年平均增长22.9%。
据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了13.7%,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7.0%,分别较年全年提高2.5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
此外,新经济比重明显提升。上半年,义乌全市实现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7.5亿元、49.5亿元、58.7亿元和4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4%、.8%、93.0%和.9%,增速分别比规上工业增加值高出22.3、74.7、42.9和.8个百分点。
规上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明显增加,分别为64.6%、47.4%、56.1%和40.4%,占比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9.7、16.6、22.2和19.4个百分点,占比较年分别提高4.9、10.9、25.0和12.7个百分点。
市场活力持续澎湃
坐稳进出口枢纽地位
义乌市场作为全球贸易的风向标,上下游脉连着多万家中小企业,疫情暴发后的率先复市,可以说,为身处难关前的企业们注入了强心剂。
上半年,义乌各类集贸市场总成交额达.1亿元,同比增长48.0%,较去年同期提高72.6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小商品城实现成交额.4亿元,同比增长48.5%,较去年同期提高75.0个百分点。
义乌市场有多活跃,物流就有多忙碌。上半年,义乌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42.73亿件,同比增长46.5%,位列全国第二。相关企业的业务收入累计达到.6亿元,同比增长28.1%。其中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40.68亿件,同比增长53.2%。
此外,义乌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进出口业务实现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亿元,同比增长22.9%,较去年同期提高2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亿元,同比增长20.9%,较去年同期提高20.3个百分点;进口92.1亿元,同比增长71.6%,较去年同期提高39.9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半年度可支配收入首破4万元
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2年12月,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刚到浙江工作不久,到义乌调研时提出共同富裕。时至今日,义乌也正在积极绘制共富同心圆。
上半年,义乌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半年度突破4万元,达到元,同比增长13.5%,两年年均增长7.4%。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增长13.2%,两年年均增长6.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14.5%,两年年均增长8.9%。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