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在义乌,*府改革的“有形之手”因势利导,总能恰到好处地敲准市场的节拍
众所周知,市场化改革之难在于改革的主体和对象都是*府。如何放权给市场,让*府与市场各居其位、相得益彰,始终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考验着地方*府的智慧和担当。
但是在义乌,从最初的默许、开放市场,再到划行归市整顿物流,围绕贸易便利化倒逼改革……从年至今的30多年里,*府“有形之手”,总能恰到好处地敲准市场崛起和蓬勃发展的关键节拍。
给市场“松绑”的担当智慧
打开一份年的《中共义乌县委员会会议记录》,“6月23日,新任县委书记谢高华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听取县财贸办公室主任汇报当时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稠城(义乌县*府所在地)存在三多:经营工业品的单位多,除商业外,工交、二轻、社企都设了店;农民经商多,户摊贩没有许可证,待业青年只有49个,其余都是农民;小百货摊子多,户是小百货,都是农民,还搞商业批发,与国家竞争,弄他不过……”
彼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姓“社”姓“资”的“大帽子”还悬在半空。在与旧体制激烈的碰撞中,更多人选择了观望或逃避。
听完汇报,善于深入基层调研的谢高华,却认为这是义乌的“一大优势”,“义乌的市场是个很好的市场,很有发展前途……允许什么、反对什么,要搞清楚,不能把搞活的经济搞得死死的。”
这一年8月,义乌县稠城镇颁布《关于加强小百货市场管理的通告》,同意将自发形成的稠城小市场迁至湖清门,并于9月5日开放。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给市场松绑需要更多的智慧。这份由稠城镇市场整顿领导小组发布的公告,强调加强管理,更看重放开市场。如此“举重若轻”的重要通知,却指定市场所在地的镇*府负责发布,既符合地方*府事权划分原则,又为力主改革的谢高华和义乌县委找到“进退自如”的空间,其尺度把握之微妙娴熟,充满了担当和智慧。
据曾经担任过义乌县委宣传部部长的杨守春回忆,为了解放干部思想,谢高华组织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学习活动。他带着乡*委书记以上的干部一起去温州待了一周,见识了所谓的“资本主义”。
时至今日,义乌人仍然在“谢天谢地谢高华”。每年的义乌小商品博览会期间,义乌各大商会派出一众豪车,敲锣打鼓迎接这位在衢州老家颐养天年的老书记。
《义乌商报》原总编张年忠,年担任义乌报道组组长,更接近当年这段历史。“关于市场开放与否,存在不少争议。当时的工商局长找到谢高华,两人嗓门都很大。谢书记说,‘出了事情,有我谢高华负责’。”张年忠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说,“严厉治下,谢书记还收到过一颗匿名寄出的子弹。”
义乌小商品市场兴起之初,仍沿用工商业的八级累进税。上千个摊位,几万人的市场,价格随行就市,按实际收入征收累进税十分困难,收税成了一件头痛的事情。税收干部在市场里疲于奔命,既收不全又收不准,小摊贩们既没发票也不想多交,搞得“鸡飞狗跳”,纷纷抱怨生意没法做。
年,新马路市场开业后,如何既执行税收*策,又让利给商户,谢高华同税务部门反复讨论后,决定实行“两税并一税,定额包干计税”,即税务部门对每个商户设定一个固定的计税额,商户缴纳定额的税。相当于给商户设立一个目标值,固定额之外的营业收入不再计税。这一“放水养鱼”的办法,使人们觉得有利可图,迅速扩大了市场主体数量。
当时,新华社就此采写了报道,相关部门领导看完之后,认为有税收包干之嫌。时任浙江省委领导对义乌小商品市场很支持,对此事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