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开放40年以来,我国一直实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如进出口不平衡问题逐年加剧,外贸健康发展不可持续,出口产品附加值低、进口产品量小的整体现状亟待改进。从贸易开放与消费升级视角看,进口和出口如同马车的“前后轮”,是相互配合的。出口是发挥本国比较优势产业的结果,而进口则是充分利用国外市场的优势产业。贸易利益的真正实现往往是利用出口获得的外汇进口本国所需的资源和要素,进而提升本国的生产效率,同时对市场参与主体起到了优胜劣汰的效果。所以,从长期来看,进口贸易是拉动国内技术产业和消费升级的内生动力与引擎。
一、我国促进进口的背景
当前全球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与民粹主义挑战突出,另一方面我国自身要素成本的不断提升导致出口的传统比较优势进一步降低,对突破瓶颈的高质量发展模式的需求和探索被提上日程。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型需要中国主动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利用好长期开放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有利条件,尤其是利用进口,推动生产要素从引进、培育到释放的战略提升,推动国内新兴产业发展,打造国际专业化进出口贸易市场,提升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
鉴于此,为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配置能力,我国*府提升了进口的战略意义,出台了一系列扩大进口的贸易*策,明确提出将优化进口结构、扩大进口规模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力求通过实施积极加强技术、产品和服务进口,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多元化需求。如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在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进口,适当扩大进口规模,促进对外贸易基本平衡,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扎实推进优化进口结构、扩大进口规模的贸易战略,力求通过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加强技术、产品和服务进口,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多元化需求。
在随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府深化落实了该指导意见,制定了更为具体的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支持*策,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各类贸易区域发展更为成熟,进口贸易取得长足的发展。如图1所示,年我国贸易顺差为3.35万亿美元,较年度收窄9.1个百分点,年我国贸易顺差出现大幅上涨,其原因是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下跌,但在年,我国贸易顺差已出现下降趋势。目前,我国推动进口贸易发展的战略布局已从内生需求转为结构升级,从被动地发展进口贸易转为主动地提升消费水平。
二、专业市场的内涵与义乌模式
义乌是建立在市场边的城市,专业市场的培育与发展是义乌经贸持续发展和繁荣的名片与王牌。专业市场,不同于综合市场,指的是可供同种类别的商品集聚在某一特定场所,进行交易、配送和后续加工流通的有形市场。传统专业市场的内涵在近乎完全竞争市场的市场结构下,以一定数量规模的现货集中交易,并采用批发为主、零售为辅的“坐商式”市场制度安排。现如今,专业市场被赋予“phasemarket”(阶段性市场)的动态演变内涵,新的模式与经营理念不断更新迭代,属于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性市场”。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与数字化贸易的拓展,信息是市场交换的核心与法宝。传统交易模式的边界不断外扩,延伸了传统专业市场的触角,现代型专业市场应运而生。主要内涵表现在:商品商贸往来逐渐朝着服务、信息、体验等增值业务平台方向发展,传统的静态坐商制度模式朝着“信息、功能、网络先行”的“行商”动态模式发展,实现了专业“集贸市场—信息市场—国际商贸”市场的转型蜕变。
根据科斯对产业企业存在与扩展规模边界的理论,专业市场具有社会公共资源的属性,对市场参与主体具有准入开放与资源共享的非排他性特征。在专业市场的交易模式中,商品的大规模订购与交易以及和异质性企业的完全竞争态势,能够降低企业与采购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极大地降低市场中买卖双方、买方与买方之间的交易成本,同时为市场参与主体的公平竞争提供良好的生长土壤,最终达到有效盘活市场要素资源的功能。市场要素资源的盘活在客观上促进了企业家、实干者的培育与市场契约精神的形成。商品、信息与产业的集聚吸引社会劳动力人口的流入。劳动力人口的引入必然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发展与配套基础设施如公路、港口、物流平台的搭建。
专业市场大规模交易决定了市场交易平均固定成本的降低与集约化经营,极大地促进了国内产业贸易的发展。同时,在信息扩散与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背景下,全球贸易往来的搜寻成本持续降低,同时也拓展了规模经济与世界范围经济的产业间贸易,市场边界的触角呈网络结构不断扩张,刺激了国际化专业市场不断开拓与外延。以往国际化专业市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出口为主,但根据外部性理论与知识信息溢出效应(spillovereffect),商品与产业的集聚,以及规模采购、交易成本的降低等因素也能够促进国际专业化市场的进口优势。
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进口市场采购和扩大进口成为下一轮打造国际化专业市场的主题。在我国,专业市场的崛起有助于区域特色经济的培育与形成,带动区域内与区域间商品与生产要素的流转。起初,我国专业市场的发展经历着从下自上的发展轨迹,往往萌芽于农村与城乡接合处,后逐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茁壮发展态势。在地区与省际分布上,我国专业市场集中在江苏、浙江两省区县,并经历形成、聚集、拓展、外延等阶段的发展,夯实了区域特色专业市场的基础,同时也为现代性专业市场开拓了走向世界、参与进出口贸易的平台。其中,民营经济主体是强大的推动力与专业市场的发动机。
义乌,作为一个内陆县区域,起初并不具备成为国际商贸交易的重要中心与枢纽地的地理条件,但至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中心,建成了集世界范围内商流、物流、资金与信息流的贸易网络,离不开专业市场的发展与历届*府的*策支持。从年到年近20年时间,义乌专业市场经历了六代市场的转型、蜕变与升级,完成了“集市批发—展贸商城—产业集聚”的空间耦合,打造成为以有形实体市场为基础,无形电商市场并举的新一代专业市场。新一代专业市场的发展与持续探索为义乌进口贸易发展培育了卓越的市场主体,搭建了进口贸易平台与基础设施的完善。
结语
年以来,义乌抓住我国入世的契机,搭上国际化发展的班车,一举成为“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小商品市场。自年以来,义乌逐渐重视进口贸易的发展,先后通过搭建进口商品馆、举办进口商品博览会等平台来促进进口。特别是在年,中欧班列(“义新欧”)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进口贸易的发展。同时,义乌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设立、*府*策支持与监管、市场主体的积极探索,极大地推动了义乌进口市场的蓬勃发展。目前义乌专业进口市场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商品种类等均取得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