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寻找世界超市背后的精神密码
TUhjnbcbe - 2024/3/3 16:55:00
怎么样可以治好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hl/220321/10467309.html

“今天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绝不是自上而下‘允许’出来的,而是鸡毛换糖的农民群体的伟大创造。”

“我们就是想知道义乌从货郎担发展到如今的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过程。”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屈凌燕、魏董华

10月23日下午,杭州的秋天已经有了一丝丝凉意。一位名叫谢高华的老人医院走完了他88年的人生。

“谢天谢地谢高华”,谈及老县委书记,义乌人经常如此脱口而出。

从这位“改革先锋”入手,或许才能读懂义乌这座城。

因市场而兴,因改革而盛。手摇拨浪鼓、挑着货郎担,走街串巷的义乌“敲糖帮”,从历史的浪潮中走来,最终成就了闻名遐迩的世界小商品之都。

解读这座“世界超市”的精神密码,可以更好地从中读懂中国的改革与开放。

▲谢高华在浙江义乌接受记者采访(2008年10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张维革摄

一座“走市场路”前行的城市

“在这里,你有多大能力就能游多远”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谢高华作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被*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历史不会遗忘谢高华。他的离去,引发了无数人的追思。

这其中就包括义乌一位名叫冯爱倩的老人。一个“摆摊妇女当面责问县委书记”的故事,成了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历史的鲜活注脚。

冯爱倩是义乌市场001号营业执照的拥有者。她回忆,改革开放之初的义乌还是“一条马路七盏灯,一个喇叭响全城”的贫困县。

1982年,当时40岁的冯爱倩为贫寒的家庭寻找生路,偷偷摸摸地在县城摆地摊,顶着投机倒把的罪名,“抓了罚、罚了抓”。想不通的冯爱倩将当时的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堵在了县委门口,责问*府为什么不让老百姓摆地摊。

谢高华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现实问题出发,冒着丢“乌纱帽”的风险,果断决策开放第一代市场,支持农民经商。这一决策催生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

1982年9月5日,位于义乌湖清门的小商品市场开放。历史上著名的“四个允许”打开了义乌“兴商建市”的大门——允许农民进城经商、允许长途贩运、允许城乡市场开放、允许多渠道竞争。

从此,义乌逐渐成长为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城在市中,市在城中。

在一些人看来,坐拥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的义乌人拥有天时地利,几乎可以“躺”在市场上赚钱。被称为“无中生有”“莫名其妙”式发展的义乌,当真是得上天眷顾的地方吗?

“今天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绝不是自上而下‘允许’出来的,而是鸡毛换糖的农民群体的伟大创造。”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林毅说,发展市场的道路,是万千义乌百姓的自主选择。

“义乌就是市场的海洋,你有多大能力就能游多远。”商人朱悦来1998年从卖帐篷起家,到义乌创业20年,如今他已经拥有一家有自主品牌、研发团队的知名户外用品企业。

“你可以在义乌一站式采购各种商品,发出一个货柜就能开一家超市。”阿富汗商人阿兹兹在义乌经商17年,主要从事日用百货、电子产品、箱包等进出口业务。如今他的出口生意做到了加拿大、英国、乌克兰、阿富汗等欧美和中东国家,非常自豪地称自己是“新义乌人”。

义乌的发展轨迹带来很多启示,其中之一就是:义乌有坚韧无畏的草根创业者,也有尊重规律一心为民的执*者。

从“兴商建县”“兴商建市”到“兴商办一切事业”,义乌始终牢牢抓住市场这条缰绳,初心不变,奋勇向前。

当年小小的马路市场,如今已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认定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截至2019年9月底,义乌市场主体总数已突破53万户,是全国县域范围内市场主体数量最多、结构最宽、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

这里还是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2018年,义乌已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9亿元,相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1000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367元,位列浙江省第一。

▲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家节日用品店,经营者朱爱娟(右)向外国客商展示样品(6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宗治摄

一座“吃改革饭”长大的城市

“鸡蛋从内部打破,出来的才是新生命”

2013年前,距义乌139公里的杭州,阿里巴巴和其代表的电商新贸易模式,曾被认为是义乌市场遭遇的“最大危机”。有舆论认为,电子商务是传统批发市场的“终结者”,“世界超市”终将走上消亡之路。

加上彼时国际贸易未从金融危机中缓过劲来,欧美传统市场低迷;省外市场的兴起,竞争和分流效应比较明显。

义乌市场路在何方?

“鸡蛋从外部打破与从内部打破,有什么区别?从外部打破,流出来的是蛋白和蛋*,而从内部打破,出来的是新生命。”曾任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的郑宇民用形象的比喻谈义乌的这场“自我革命”。

2013年下半年,一场“‘鸡毛换糖’再出发”解放思想大讨论在义乌全市展开。在充分调查研究后,义乌市委列出了九大问题,比如,“义乌市场如何由‘金丝鸟’变成‘金凤凰’”“怎样从‘打工乐土’变成‘创新天堂’”等,要求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认真探讨未来发展之路。

讨论聚焦在两个点上:即精神上要重新树立“鸡毛换糖”的奋斗精神,行动上要用实干和创新来落实讨论成果。

在外界还在争议电子商务对传统市场是“更迭还是互补”的时候,义乌已经决定将电子商务作为市场转型升级的主引擎,喊出全力推进“电商换市”的口号。

当地的义乌工商学院于2009年率先开设网络创业班,引导学生利用电商平台创业。外界夸张地用“背着书包入学,开着宝马毕业”来形容这所神奇的院校。

租一套房子,买一台电脑,引一根网线,接入财富之路。距离学校咫尺之遥的青岩刘村,在册人口1700多人,聚集了2.5万多名电商从业者,年销售额近50亿元,被誉为“中国网店第一村”。

在义乌,类似的淘宝村已超过100个,数量居全国县级市之首。

国际商贸城二区经营户刘*明至今记得当他看到“九问义乌”时的思想震撼:义乌会成为温水中的青蛙吗?他意识到“改革”的紧迫性,不能满足于坐等客户上门,他迅速采取行动,多次去欧洲、南美洲等地参展,寻求突破。

时隔6年,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形势大环境,义乌市场商户们反倒更加从容。

“企业早已认识到不能守着一个大单,不能守着一个市场。”义乌市圣诞用品行业协会秘书长蔡勤亮说,新兴市场的发展速度快、潜力大,这些新兴市场包括中南美洲、非洲和东南亚国家。美国市场如今只占义乌出口圣诞产品市场份额不到十分之一。“这也是美国加征关税对义乌圣诞产品行业影响不大的最主要原因。”

靠“吃改革饭”长大的义乌始终立在潮头,承担着多项国家级的改革试点任务。

2011年,国务院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这是我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也是浙江第一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义乌试点”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核心成果“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得到了商务部的高度肯定,经国务院批准已在国内多个城市复制推广。

2019年1月4日,浙江省委省*府批复《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框架方案》,赋予省级权限范围内改革开放最大自主权,吹响了加快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和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号角。

▲10月25日,中欧班列(义乌—列日)“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菜鸟号”首趟列车抵达比利时列日物流多式联运货运场站。这是首个贯通中国长三角区域、中亚和欧洲并服务于跨境电子商务的专列。新华社记者潘革平摄

一座“念开放经”包容的城市

“客人是条龙,不来要受穷。”这句义乌本地谚语,诠释了开放包容的精神内涵

30多年前,一名肤色不同的外国人出现在义乌,足以引起县城老百姓的围观。30多年后,义乌每年签证超过180天的常驻外商就有1.5万人,每年到此采购的外商超过55万人次。

数千年前,这些外国人的先辈们见证了中国人沿着古丝绸之路前往中东、欧洲谋求商机。如今,他们沿着新丝绸之路,来到义乌,在这里寻找财富、生活和梦想。

夜幕初临,各类阿拉伯烤肉摊前开始喧闹起来;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穿梭在人流中,围坐在街边闲聊;餐厅、冰激凌店、咖啡店、理发店前,各种语言的霓虹灯闪烁着,异国风情的香水味和水烟味交织在一起弥漫在空气中……

“客人是条龙,不来要受穷。”义乌本地人时常会向客人说起这句著名谚语,显示了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精神内涵。外国商人云集义乌的今天,又为这句谚语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鸡毛换糖喽……”一位来自非洲马里的小伙子斯迪卡手里摇着拨浪鼓、肩上挑着货郎担,嘴里大声吆喝着,把一个义乌货郎的角色演得十分传神。这是2016年第十届浙江外国留学生年度文化交流——“梦行浙江”活动中,外国留学生表演的精彩一幕。

“我们排演这个节目,就是想知道义乌从货郎担发展到如今的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过程。”斯迪卡现在已经明白,鸡毛换糖代表着“敢闯敢干”的义乌精神。

2014年,斯迪卡刚来义乌时还不会说一句中文,学习两个月后,他已经可以帮助老家的父母来义乌市场看货、比价和下订单了。

在义乌,有无数和斯迪卡一样的追梦人。在这些外国人眼中,义乌遍地充满了机会。这里是中国商品走向世界和世界商品进入中国的重要平台。这里汇聚了7万多个商铺,210多万种商品出口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6年前,伊朗人哈米也同样怀揣梦想来到义乌做丝巾生意。哈米居住的鸡鸣山社区被誉为“联合国社区”,这里近一半的常住居民是外国。不同文化风俗、各色异国元素交织,是这座浙中小城国际化的一个缩影。

2007年,哈米和中国籍妻子成立了义乌市首家由外商创办并拥有进出口权的外贸公司。如今哈米已经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开设了分公司,把丝巾服饰、卫浴洁具等贸易做到了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许多城市。

2014年11月,一条跨国铁路班列的开通让哈米这些外国商人感到兴奋。这条全世界运输旅程最长的货运班列,一头连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一头连着欧洲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西班牙马德里。

“义新欧”中欧班列既是义乌对外开放“无中生有”的典型案例,也是义乌新商人的梦想延续。

历史上,驼队是活跃在丝路上的主要交通工具。如今,列车飞驰的轰鸣声,代替了响彻千年的声声驼铃。

截至目前,由义乌始发的中欧班列已增加到11条线路,辐射欧亚大陆37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丝路沿线主要国家与地区的全覆盖。越跑越快的中欧班列已成为义乌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义乌这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也正在以进取的姿态和日新月异的面貌,继续着开放发展、融入全球市场的生动实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寻找世界超市背后的精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