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浙江省辖县级市,由金华市代管,Ⅱ型大城市;东邻东阳市,南接永康市、武义县,西连金华市、兰溪市,北接诸暨市、浦江县,地处浙江省中部,地处金衢盆地东部,市境东、南、北三面群山环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截至年,市域面积.5平方千米,下辖8街道6镇,中心城区范围为8个街道,包括稠城街道、福田街道、江东街道、稠江街道、北苑街道、后宅街道、城西街道、廿三里街道,总面积.6平方千米。年,常住人口规模.5万人,户籍人口87.2万人。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亿元,人均GDP达到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4:32.0:66.6,财*总收入.71亿元。
义乌市现状影像图
义乌市先后出了骆宾王、宗泽、朱丹溪及现代教育家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等历史名人;是浙江四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浙江省文明示范市、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地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义乌,被称为“世界小商品之都”。改革开放以来,从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的敲糖换鸡毛,到如今万商云集的国际性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坚持和深化“兴商建市”,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发展道路。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被中国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首个AAAA级购物旅游区。
义乌市行*区划图
2.目标战略目标愿景:面向年,义乌城市目标愿景为“一都、两样板”。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以世界“小商品之都”为特色的国际样板城市。
到年,建成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以世界“小商品之都”为特色的国际样板城市,基本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高质量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经济实力、创新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模范生。
城市性质:“一心四城”。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国家物流枢纽城市、长三角产业智造名城、城乡共同富裕示范城市。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策略:安全韧性、开放协同、固贸强工、精明增长、共同富裕。
3.总体格局3.1统筹划定“三区三线”永久基本农田: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应保尽保、量质并重、集中成片的原则,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9.64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11.85%。
生态保护红线:按照科学性、整体性、协调性、动态性的原则,划定12处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11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18.84%。
城镇开发边界:促进城镇空间集约紧凑布局,适度预留未来弹性发展空间,划定城镇开发边界.81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21.17%。其中,城镇集中建设区.81平方千米,城镇弹性发展区11.8平方千米,特别用途区7.2平方千米。
市域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
3.2国土空间格局形成“一城、双轴、六片”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一城:市域一体的组团城市。推进主城区、副城、镇区融合,形成市域一体、具有高品质人居环境的城市化地区。
双轴:金义发展轴、义东浦发展轴。构建区域协同的开放发展格局,强化金义主轴聚合发展,促进与东阳、浦江同城建设。
六片:6个农业和林地核心功能片区。保护五片林地集中区以及义亭—佛堂现代农业区的生态农业功能,发挥特色休闲价值。
总体格局
3.3区域协同发展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引领协同开放,共筑义甬舟开放走廊;◆培育创新联盟,共筑G60创新走廊;◆巩固供应链优势,共筑义温台制造走廊;◆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共筑四省九方魅力区。
推动金义一体化发展:◆建设金义*金主轴,形成”两核一心”格局;◆共建大枢纽大平台,提升发展能级;◆加强金义设施一体化建设。
组织金义东浦同城圈:◆双轴引领:推动主轴聚合共建、义东义浦同城;◆产业协同:一聚焦、双提升、三疏解;◆交通协同:建设金义东浦30分钟通勤圈;◆生态协同:加强三江四山的协同保护利用。
金义东浦同城圈协同规划
4.农业空间格局4.1生态空间格局构筑“一江两廊五片、山水联通”的生态空间格局。
一江:义乌江区域生态主轴。“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山水相依、城河相宜、人河相亲”的区域生态主轴。
两廊:北部结构性生态廊道、南部结构性生态廊道。主城南北的结构性生态廊道,联系城市东西生态源地。
五片:五片林地资源集中区。城市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区域。
山水联通:各支流水系和城镇湿地。维护南江、吴溪、铜溪、香溪等水系,以及幸福湖、双江湖等绿肺的生态联通功能。
生态空间格局
4.2农业空间格局规划形成“一区、四片”的农业空间格局。以优质集中连片耕地为依托,因地制宜、彰显特色。
一区:义亭-佛堂现代农业区。以佛堂省级标杆性现代农业综合区、义亭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为载体。引导规模化生产,稳定粮食生产基础,建设高效农业和深加工平台。
四片:赤岸、上溪、大陈以及廿三里-福田-苏溪四个特色农业产业片。重点建设粮食基地,同时做优花卉苗木、茶叶、猕猴桃等优势特色产业。
农业空间格局
4.3自然保护地体系以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为原则,将生态功能重要、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生态保护空缺的区域规划为重要的自然生态空间,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安全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4处森林自然公园,1处湿地自然公园,63.99平方千米(总面积)。
市域自然保护地分布图
5.城镇空间格局5.1城镇空间格局规划形成“一主、两副、四组团”的市域城镇空间格局。
一主:一个品质主城。义乌主城区,强化主城综合服务、消费升级、文化展示等核心功能的带动作用和对自贸产业体系的集聚能力,形成带动全域发展的能级合力。
两副:两个新动力副城。双江湖副城和苏溪副城,与主城区融合一体,承载区域性的综合节点功能。双江湖副城重点培育科创、文旅功能,苏溪副城带动航运物流、先进制造功能发展。
四组团:四个特色功能组团。大陈、赤岸、上溪和义亭,推动四镇赶超发展,培育先进制造、绿色动力、现代物流、康养文旅等专业化产业体系。
市域城镇空间格局规划图
5.2公共中心体系建设四级公共中心体系。推动公共中心提质扩容,提升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品质内涵。
城市主中心:绣湖-商贸商圈主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服务全市以及更大区域。
城市副中心:丝路金融小镇副中心、总部经济区副中心、双江湖副中心、苏溪副中心。
片区级中心:幸福湖CBD、北苑、廿三里、大陈、佛堂、赤岸、义亭、上溪、综保区、高铁新城。
社区级中心:服务城镇社区及村庄,服务半径-米。
市域公共中心体系结构图
5.3开敞空间与绿地系统构建“市级公园-郊野公园-片区公园-社区公园”四级城乡公园绿地体系;平方米以上绿地及公共空间步行5分钟覆盖率达95%以上。
6处市级公园:服务全市以及区域的游憩活动功能。
8处郊野公园:体现自然野趣,组织多样化户外活动。
23处片区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
N处社区公园:服务半径米为标准,见缝插针增补社区公园。
市域公园绿地体系布局规划图
6.贸易升级与产业创新6.1贸易空间布局优化形成“一区三核”的贸易空间格局。发挥自贸区*策优势,推动进出口双向驱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一体化发展。
一区:数字自贸区,区内区外联动发展。
三核:数字创新中心核心区,即出口板块;新型贸易中心核心区,即进口转口板块;贸易创新服务核心区,即贸易服务板块。
市域贸易空间格局规划图
6.2物流空间布局规划形成“2+2+6+3”的物流枢纽体系布局,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完善多层次的物流设施体系,强化双向开放流动。
2大物流组团:义西南物流组团、义东北物流组团。
2个核心枢纽:国际陆港枢纽、苏溪海港枢纽。
6个物流中心:义东北物流园、云驿小镇、韵达小镇、空港物流园、综保区、国际商贸城
3个物流节点:义亭、佛堂、廿三里。
市域物流空间格局规划图
6.3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形成“一带、两片、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聚焦“4+X”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引领产业入园提效。
一带:一条环城产业转型提升带。
两片:智能显示(省级)、绿色动力(市级)两大万亩千亿产业平台。
多点:市域多个特色产业节点,包括大陈前山、上溪松山等区块。
34平方千米:近期工业用地稳定在34平方千米左右,远期逐步提质优化。
市域产业空间格局规划图
6.4创新空间布局规划形成“一核、一城、三区”的创新空间布局,建设双江湖科技城,支持浙中科创廊道建设。
一核:双江湖科技城,浙中科创大走廊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枢纽、策源中心。
一城:主城创意城区,打造一批科技楼宇、城市“硅巷”等创新融合空间。
三区:丝路新区、综保区、经开区,强化专业服务创新功能。
市域创新空间格局规划图
7.文化保护和魅力塑造7.1历史文化保护构建由“古镇古村、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的保护内容框架,实现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
历史文化遗产
7.2魅力空间营造规划形成“一老、一新、多点”的人文魅力空间,彰显义乌城市形象内涵,提升义乌城市品位。
一老:老城国际交往与区域消费核心区。提升零售商业、时尚消费、文化休闲功能,促进国际文化交往。
一新:双江湖城市新地标。依托双江湖自然景观,结合南岸双江湖科技城、北岸总部经济中心、佛堂省级旅游度假区,塑造新时代城市新地标。
多点:多个特色文化魅力节点。形成上溪、城西-义亭、佛堂、赤岸、大陈、苏溪等多个特色文化魅力节点。
市域人文魅力空间格局规划图
8.基础设施与安全韧性8.1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形成“一枢、多铁、三环”的综合交通体系。
一枢:依托沪浙闽、义甬舟、温义合三大通道,融合空港枢纽、高铁枢纽、铁路西货站、苏溪枢纽、义乌港五大港站,共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三环:环城路、阳光大道为内环,杭金衢、甬金、疏港高速为中环,外围国省道为外环。
多铁:在杭长高铁、浙赣铁路基础上,新建杭温高铁、甬金铁路、金义三四线等。
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图
8.2基础设施保障与安全韧性提升水资源保障:通过境内水库水源挖潜、义乌江水源挖潜、中水回用以及境外引水等途径,新增2亿立方米/年水资源,保障义乌用水总量平衡。
给排水系统:构建城乡一体、覆盖全域的供水体系,至年,城乡供水普及率达%。新建地区、成片改造地区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推进雨污分流、清污分离。
能源供应系统:构建以省大电网馈入为主、市内发电为辅的供电格局。形成以西气东输二线天然气为主气源,液化石油气为补充的多气源供气格局。
环境卫生系统:建立资源循环、高效安全、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固废收运处置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一般工业固废收运体系三网融合。
新型基础设施:构建智能化信息网络体系,积极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智慧升级,建设义乌城市大脑。城市建成区7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综合防灾体系:构建完善安全的城市防洪减灾体系。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等空地为避震疏散场地。保障城市生命线设施在紧急状态下良好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