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初中古诗文理解与练习送东阳马生序 [复制链接]

1#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一、作者简介

宋濂(年11月4日-年6月20日),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

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4],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二、创作背景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四部从刊》本).明洪武十一年(),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朱元璋时,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人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本课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在这部分中,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作者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终于有所成就。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全文结构严谨,详略有致,用对比说理,在叙事中穿插细节描绘,读来生动感人。

二、课前小测

A.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致:假借:弗之怠:走:逾约:以是:

既加冠:硕师:趋:叱咄:至:复:

俟:负箧曳屣:穷冬:皲裂:四肢僵硬:媵人:

持汤沃灌:和:被绮绣:腰:容臭:烨然:

缊袍敝衣:慕艳:耄老:预君子之列:宠光:缀:

县官:廪稍:裘葛:遗:馁:司业、博士:

假诸人:

B.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C.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

B.描写富家子弟衣着鲜艳美丽,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本文给我们学习带来许多启示,如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学习要有主动性,要谦虚诚恳敢于发问;学习要勤奋刻苦等。

D.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D仔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并回答以下问题。

1.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

(1)作者在求学的过中的图难:,但自己却“学”;学习上“无书”和“无师”;求学艰难,穷冬时节,穿行深山雪谷,“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一日粗茶淡饭只有两顿。

(2)克服的方法:1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息,走送之,以此得以遍观群书。2苦无名师引导,尝趋百里外,从师叩问。

(3)用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从未动摇求学的意志。

2.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3.作者“组袍敝衣”处在“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答: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无忧,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4.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答:马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美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一、原文阅读训练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意思(2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________________


  (2)援疑质理质:_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翻译:________________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翻译:________________

2.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4分)

二、对比阅读训练

A

阅读文言文,完成12~15题。(13分)

〔甲〕既加冠....卒获有所闻。(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选自《明史》)〔注〕

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zhèn):皇帝自称。

12、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甲〕文写宋濂的故事;


  〔乙〕文写宋濂的故事。(2分)

13、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
  
   (2)色愈恭,礼愈至至:

(3)濂具以实对具:
   (4)间问群臣臧否臧否:

1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语必须准确译出。(4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诚然,卿不朕欺。

参考答案:

12、艰难(谦恭)求学诚实待君

13、(1)担心(2)周到(3)全,都(或通“俱”)(4)善恶

14、(1)等到他(老师)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2)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15、示例1:从〔甲〕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

示例2:从〔乙〕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15题。

[甲]既加冠....卒获有所闻。

[乙]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12.解释下列短语。

①援疑质理:②临池学书:

③晚乃善:

1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②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14.宋濂求学与王羲之学书的“吃苦”精神各表现在哪里?(摘文中原句回答)你怎么看这种学习精神?

15.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

参考答案:

12.①提出疑难,询问道理。②临近水池处练习写字。③到了晚年才特别好。

13.①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②那么他所擅长的书法艺术,也应该是靠自己花费精力所取得,而不是天生的。

14.宋濂求学与王羲之学书的“吃苦”精神分别表现在:“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对苦学精神赞成与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5.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13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注]①怠:懈怠。②箧:书箱。③舍:学舍,书馆。④媵人:服侍的人。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⑥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

10.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2分)

(1)手指不可屈伸(2)夫人好学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媵人持汤沃灌汤:(2)以衾拥覆衾:

(3)负笈从师负:(4)编茅为庵为:

12.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分)

(1)录毕,走送之。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3.〔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3分)

参考答案:

10.(1)手指/不可屈伸(2)夫/人好学(画出此处即可)(每小题1分)

11.(1)汤:热水(2)衾:被子(3)负:背(背着)(4)为:做(做成)(每小题1分)

12.(1)抄完了,赶紧(或跑着)把书还给人家。(2)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

13.都表现了人物勤奋好学(嗜学、勤学)和求学不怕险阻(艰辛)的精神。(答到一个方面给2分,答到两个方面给3分。只答“从师学习”给1分)

三、中考链接

(深圳年中考真题)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6-7题(8分)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乙)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文“故时有物外之趣”中的“趣”和乙文“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结合选文,就如何在生活中获得乐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回答两点即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分)

(1)(我)抬头看它们(或蚊子),脖子因此(变得)僵硬了。

(2)(我)背着箱子,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巨谷中。

7、(4分)第1问示例:“趣”:①把叫声如雷的蚊子看作在空中飞舞的群鹤(或: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②把冲烟飞鸣的蚊子看作青云白鹤的景象(或: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1分)“乐”指读书(或“从师求学”)。(1分)

第2问示例:①学会观察,在生活中发现乐趣。②保持一颗好奇心,善于从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③展开联想、想象,让平凡的事物变得神奇、有趣。④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⑤能以乐观的心态对待艰苦的生活。

(吉林中考)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卒获有所闻。

鸣机夜课读记(节选)蒋士铨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母微笑曰:“病少差③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③差():同,病愈。

9、第一段选文的文体是
  
  
  ,第二段选文的文体是
  
  
  。(2分)

10、下面每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请解释其含义。(2分)
  

手自笔录
  
  
  
  
   尝趋百里外


  
  
  
  
   ②


  暇更录唐宋人诗
  
  
  
   未尝寝

11、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2分)

12、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2分)

1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3分)

14、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4分)

参考答案:

9、序或赠序;记。(共2分,每空1分)10、①抄写②曾经(共2分,每小题1分)

11、围绕“勤学苦读,不畏艰难”回答即可。(共2分)12、围绕“望子成材,期望殷切”回答即可。(共2分)

13、围绕“第一段选文宋濂回忆自己年少时刻苦求学的经历”和“第二段选文蒋士铨回忆自己年少时得到母亲悉心培育的经历”回答即可。(共3分,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14、围绕“尊师勤学”和“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2分,结合经历和体验谈1分,语言表达1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1—24题。(12分)


  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zhān)粥不充⑤,日昃(zè)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颤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⑥日昃:太阳偏西。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2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腰白玉之环()(2)同舍生皆被绮绣()


  (3)媵人持汤沃灌()(4)感泣辞母()


  2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②范仲淹二岁而孤B.①当余之从师也②去之南都


  C.①以衾拥覆②辄以水沃面D.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②其如土石何(选自《愚公移山》)


  23.翻译句子(2分)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译文:

24.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渎。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①,乙文范仲淹是:②。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③(要求填写两个)。(4分)

参考答案:

21.(1)用作动词,“腰佩”或“腰上佩带”;(2)通“披”,“穿”或“穿着”;(3)热水;(4)辞别。(答出意思即可,每小题l分,共4分。)
  

22.C(A①连词,“却”;②连词,“就”。B①助词,取消独立性;②动词,“到”。C①和②都是介词,都当“用”讲。D①人称代词,“他们的”;②加强反问语气。)(2分)
  

23.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2分,大意正确l分,关键词语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24.①以读书为乐(有极强的求知欲望)(1分)②因感恩慈母,承担家庭责任而读书(1分)③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画荻教子等(要求填写两个,一个1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