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样快速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312.html 原创高孟然方塘智库
文丨高孟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博士生)
义乌国际商贸城开始躁动了,过去数月因疫情门可罗雀的店家门口突然熙熙攘攘的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买家。大家争先恐后的交钱订货,店家以最快的速度提货发货。一订一发之间,像是心脏的一次用力的收缩,将物美价廉的货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的摊位上。有个故事说大家都去挖金矿的时候,卖牛仔裤的人发了,因为采矿都需要穿结实的牛仔裤,而义乌就一直是那个卖牛仔裤的。
我从在义乌做博士论文的调研开始,就留心身边人与义乌相关的任何言论。最后我发现义乌非常有名,几乎所有人知道它,作为批发业皇冠上的明珠,义乌名副其实。
从义乌站下车到市中心的路上,我已感受到这里浓郁的商业气息,与我去过的所有城市大为不同,义乌少有封闭式的单元社区,这里遍布各处的都是6层左右的小楼房,而每一栋楼房的一楼都是门面或仓库。简单来说,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市场。我像是一个带着答案回头看题目的考生,对着这热闹非凡的街头巷尾,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1
鸡毛换糖——义乌发家史
在义乌,人们都会跟你说“鸡毛换糖”的故事,来解释这个位于浙西山区平平无奇的小城市何以成为世界小商品之都。这个故事说的是义乌人由于土地贫瘠,发明了以大量鸡毛等动物毛发“塞秧根”来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因此,从明清开始,义乌便有人熬糖挑担去外地换鸡毛,人数逐渐增加,称作“敲糖帮”,至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有万人之多,足迹北至江苏徐州、南至湖南长沙、西至安徽安庆,范围很大。慢慢地,敲糖帮已不只是卖糖,还兼做货郎买卖百货,他们是最早的流动摊贩,是串联各地的毛细血管。
从年代的公私合营开始,义乌的敲糖帮失去了发展的土壤,沉寂了数十年,直至年代小商品市场的开启。
改革开放之初那几年中国涌现了一批带领大家吃螃蟹的风云人物:小岗村的十八位农户、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等,而在义乌,这位至今仍令人怀念的英雄是老县委书记谢高华。应民众的强烈呼吁,他领导义乌*府于年9月大胆作出了开放小商品市场的决策,这一决策使义乌市场的开放比其他地方领先了3—5年,成为全国最早摆摊的城市。这个时候的市场后来被称作义乌的第一代市场。
此后,历经数十年,义乌市场飞速进化,从简陋的露天摊位到年底开放的第二代市场,再到年开业的大型混凝土结构的第三代市场,再到年已位列全国市场榜首的第四代篁园市场,直至年开始建设并不断扩建的第五代市场,也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义乌国际商贸城,这是一个拥有20万人、5万家商铺、50万种小商品的庞大建筑,建筑内有4层,从一区到五区单程长达5.5公里,基本上来回绕一圈,你就可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