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肩负着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等多重使命,是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区域改革创新发展和*策探索的重要载体。在“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大力推进浙江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是浙江在新时代引领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能够提升浙江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话语权,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为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发挥先行先试作用,为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实支撑。
浙江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成就和有待提高的一些方面
作为全国唯一的以油气全产业链建设为特色的自贸试验区,浙江自贸试验区成立两年来,结合自身区域、物流及产业优势,围绕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国际油品储运基地、国际石化基地和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建设目标,油气全产业链建设成效显著,在油品企业集聚、保税燃料油供应、民营绿色石化项目落地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营商环境优化明显,制度创新位居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前列,已探索形成83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34项,6项已被国务院复制推广。
但从差异化制度创新试点的任务和视角来看,浙江自贸试验区在创新内容、创新集成和创新质量等方面仍有待提高。一是便利化层面创新较多,准入与边界措施创新较少。制度创新大多集中在*府职能转变、“放管服”改革和提高*府效能方面,与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规则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二是碎片式创新较多,制度创新集成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部门主导的业务层面的制度创新多,而涉及深层次、制度层面的结构性或规则性变革较少,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三是复制式创新为主,真正首创式创新较少,而且部分属于全国首创的制度创新,由于受产业或地域特征限制,在可复制、可推广方面仍缺乏一定影响力。
根据年全省对外开放大会“大手笔谋划浙江自贸试验区2.0版”和年省*府工作报告“大力推进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谋划实施首创性、差异化的改革探索”的要求,下一步仍须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策,围绕建设融开放和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开放型经济体系风险压力测试区、提升*府治理能力先行区的导向,聚焦油品储备、交易、炼化、销售全产业链特色探索,在推进服务业开放、打造新型贸易中心、建设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建设内容,推动自贸试验区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形成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集聚生态的差异化制度创新
继续紧扣制度创新这一试验核心,以自贸试验区现有试点内容为主体,增加差异化的试点任务。通过创造更加自由化、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贸易投资环境,加快产业技术创新,增强产业实力,推动产业服务化、科技化、国际化和特色化,切实提升自贸试验区发展能级和竞争力。
深化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建设。加快油气全产业链建设,依托保税船用燃料油加注、原油储运、炼化一体化等项目,争取在油品资质、大宗商品新型加工贸易模式、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等方面实现突破。探索境外投资者、贸易商参与平台交易的模式,推动油品领域形成区域性价格影响力。吸引油品贸易相关的央企、地方国企、民企在试验区集聚,积极引入国际交易所、有丰富经验的油品贸易商以及投行、金融科技公司等重要战略投资者入驻。充分依托保税油加注国内第一大港贸易基础,培育集聚成品油出口、原油进口转口贸易,以贸易为基础丰富油品交易实体经济参与方,在有效监管、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开展“期现合作”,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原油现货交易市场。
推进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围绕国际海事服务产业链,瞄准国际先进海事服务要素,进一步明确国际船舶管理、海事检测、外轮供应、海事保险、船舶入级等细分行业重点突破方向,吸引国际一流海事服务要素企业落户。加快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和宁波舟山港关区服务一体化,切实提升海事(航运)服务整体水平。
推进国际油品储运基地建设。积极引入国际化、多元化、专业化投资主体,加快完善油品储运基础设施,扩大油品储运规模。探索创新国家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的油品储备模式,打造面向亚太市场、承接全球资源的国际一流油品储运基地。
推进国际一流的绿色石化基地建设。全力推动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炼化一体化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产业链国际招商,引进一批世界领先的石油石化和化工企业,完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快形成国际一流的石化产业集群。
建设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加快建设人民币计价结算模式的国际化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鼓励、支持和推进油品等大宗商品现货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逐步提高人民币在大宗商品国际定价中的积极作用。鼓励、支持自贸试验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油品等大宗商品领域的金融服务创新力度,提供丰富实用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及供应链贸易金融产品,探索开展油品等大宗商品贸易的人民币跨境业务。
打造新型贸易中心。进一步加大国际贸易、港航物流、文化创意、工业设计、医疗健康等服务领域的开放力度。做大做强国际水产品、粮油贸易,建设以汽车整车、日用消费品、冷链食品、花木为重点的进口消费品集散地。推进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建设,促进医疗健康产业链延伸。
以物理扩区促进功能扩区,推动战略联动和*策叠加
在“1+3+7+N”的国内自贸试验区雁形格局中,浙江自贸试验区要脱颖而出,须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强化措施系统集成,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顺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浙江“四大”建设,依托浙江已有各类国家战略平台和对外开放平台,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引擎作用。加快将省级管理权限下放至自贸试验区,加快启动创建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推动“自贸试验区+全省开放大平台”的整体发展,以更好地实现国家开放战略、区域战略和产业战略的空间匹配,获取*策叠加效应,发挥更大的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
推动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建设合作。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与上海自贸区增设新片区相结合,直接打造沪浙跨界治理的“双战略”联动承载区。推动沪浙两地自贸试验区一体化创新发展和改革联动,共同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在浙江自贸试验区内加快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创新经验,以沪浙签署小洋山港区综合开发合作协议为基础,推进两地自贸区建立常规交流工作机制,在港航产业、商品交易、金融创新、服务业开放等领域开展合作与联动,努力推进期现货合作,积极争取FT账户复制应用。对标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标准,推动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港在自贸试验区框架内协同合作发展,在当前自贸试验区建设基础上开展制度试验及压力测试,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双向投资、航运物流、金融服务等相关领域改革集成起来,为探索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框架下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制度储备。
通过强化对自贸试验区建设理念的认同,树立“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市场化、开放化、创新化思维。通过义甬舟大通道建设与自贸试验区建设联动,将杭州、宁波、义乌跨境电商综试区,杭州、宁波临空经济示范区,杭州、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及各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平台,作为浙江自贸试验区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第一辐射地,共同探索功能制度创新。对于自贸试验区监管创新、金融创新的探索,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经验后,第一时间在上述平台进行推广。
推动浙江自贸试验区功能向杭州、宁波、义乌等地辐射,并以之作为浙江自贸试验区新片区的培育区。发挥杭州数字经济优势,探索新业态新模式监管体制机制,促进跨境电商税收征管改革试点等落地,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优化升级和eWTP秘书处实体化运作,打造网上自贸区和“数字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完善宁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拓展口岸*务服务、口岸物流功能,高水平建设“16+1”经贸合作示范区。推动义乌—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发挥义乌全球“小商品之都”优势,放大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作用,进一步探索小商品贸易自由化、境外采购商进出和小商品贸易金融便利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