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http://www.xxzywj.com/m/这代年轻人在上学时,往往都是在“知识改变命运”的激励下学习的。可按照老师和家长的培养模式走出校园后,却发现学历已经很难换来“人上人”的生活。
越来越多专家说“大学生进厂没啥”、“大学生不妨回家乡做高素质农民”。听上去是安慰,实际上是种尴尬和心酸。在国内到底还有什么行业没有“人满为患”?我们看看这样的消息。
跨国带货火了,浙江小语种人才稀缺,企业高薪招聘
以前的毕业生思考的是“如何拿到高薪,从普通打工族走上人生巅峰”。现在的大学生要面临的可能是:怎么保证毕业不失业,如何找份“过得去”的工作。
先别说比多数人拿更多工资,不去做骑手和收银员,已经还不错了。摘下“口罩”后,各行业势头回暖,就业局面也开始好转。
浙江一则关于招聘的消息引起热议。有记者在招聘会上看到,多家从事跨境电商的企业,需要会小语种的毕业生。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跨国带货火了,现在国际的信息通达程度远远胜过从前,我们在网上购买物品,外国人也开始想要通过网络享受更实惠的产品。
以前只是发邮件、发图片,国内直播带货方式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时期,这也带动了跨国直播。哪个企业能聘请到外语流利又会推销的毕业生,就是赢在起跑线。
其次,现在会英语的大学生很多,但是有些潜力大、有实力的地区,并不讲英语。所以西班牙语、俄语、日语、法语等专业的同学,目前很稀缺。
有位企业管理者表示,他们那里目前需要五六十名相关学习背景的毕业生。而整个义乌都很多企业,大概有1千人左右的招聘需求。
而且,因为急需用人,大家给出的待遇普遍很高。部分岗位开出年薪50万以上的工资,却招不到合适的人选。屏幕前的你心动了吗?可过来人的态度却不一样。
年薪50万以上还招不到人?要不是干过这行差点信了
对于小语种专业的态度,外界始终有两种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以后是国际化的时代,有外语能力才能获得这种红利。
但也有人觉得,冷门专业看似竞争少,岗位却非常有限。看看毕业生之中,最后有多少真的能成为翻译和商务人士?不少学生都要改行。
有的同学说,看到这样的招聘自己又重新燃起希望,却被过来人泼冷水。有毕业生表示:要不是自己干过外贸,差点就信了。
所谓年薪50万还招不到人,并非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单纯的大学生可能理解为:会小语种的人少,所以有这种能力就能拿到类似的待遇。
职场人却深知其中的端倪,第一,并非所有岗位都能给到这个数,只是挑最高的说罢了。比如有位网友直言,自己去应聘真实的平均薪资是7千左右,其中也是有业绩要求的。
第二,即便有的员工名义上是年薪50万,实际上能不能得到也是未知。国内的招聘信息,规范程度较低。
企业可以随意写出工资,你如果真的敢在“期待薪资”写同样的数,反倒被嘲笑天真。假如普通岗位真的能有这种待遇,大学生早就趋之若鹜,还能轮到缺口吗?
这就跟工厂说“招工难”似的,其实本质上哪有什么招工荒,只是“牛马荒”。就是因为待遇不到位,又希望毕业生全能,才没有稳定的员工。
小语种学生的出路,或许只有拼命成为尖子
笔者对这个行业也有了解,客观来说既有优点也有弊端。对于善于推销、擅长跟人打交道的毕业生,确实潜力很大。开单的提成往往比国内业务更高。
但缺点是,多数中小型企业分工不明确,一个员工要从运营、谈判、签单、生产监督,再到货运、报关、退税等流程,都参与工作。
成熟的企业分工明确,但不是所有城市都存在。还有另一个误区,不是外语好就等于会带货,这需要察言观色和讲话技巧。
小语种学生的出路,确实相对狭窄。尤其是现在的翻译软件日渐完善,日常的普通业务可能对这类毕业生的需求也减少了。
小语种的毕业生要有个好出路,也许只能拼命成为“二八定律”中的尖子。张雪峰说不太建议报考小语种,有着其中的道理。当然,这因人而异,对于真正热爱的学生反而是机遇。
你觉得这行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