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蒋欣如共享联盟义乌站张旦萍
《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今年将提请审议。图为舟山市公安局普陀区分局东港派出所5G“机器人警察”在辖区商圈里巡逻执勤,守护广大市民平安出行。拍友邹训永摄
前不久,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公布年立法计划,详细介绍今年立法工作及其重点。
继续审议项目4件、提请审议项目12件、预备审议项目16件,调研论证项目24件。56件立法项目,数量创省人大常委会历年立法计划之最。
促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条例、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修订)、平安建设条例、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规定……一部部列入立法计划的“重量级”法规,或保障中心工作,或紧扣改革发展大局,或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浙江为什么要为这些项目立法?今年的立法计划透露出哪些信号?如何确保立法工作精准切中要点?让我们一起从今年的立法计划中,看浙江共同富裕雄心。
《浙江省促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条例》将在今年提请审议。图为建德市杨村大力推进数字化智慧栽培草莓新技术,形成农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带领农民走向共同富裕。拍友宁文武摄
体系化推进
护航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年度立法计划项目中,促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条例可以称得上是绝对“C位”。
这无疑是一部具有挑战性的法规——共同富裕涉及方方面面,要用一部条例涵盖,放眼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没有先例可供借鉴,难;共同富裕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与探索实践同步出台促进条例,难上加难。
对于条例草案的起草,省委社建委社会建设综合协调处副处长*澄表示,这是一项为全国共同富裕探路先行的开创性工作,有利于实现改革与立法相衔接、相促进,充分发挥立法对示范区建设的推动和保障作用,“根据省委的部署安排,我们已经全面启动条例编制工作,并制定了精确到月份的计划,确保条例起草有序、顺畅。”
作为示范区建设的法治保障根基,条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为了形成“有干有枝有叶”、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示范区建设法规制度体系,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专门成立共同富裕制度体系建设专项工作小组,由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省委社会建设委、省司法厅牵头,成员包括省委*研室、省委改革办、省经信厅等30余家单位。
“应当形成一批立法清单,与改革清单相配合,做好立法与改革间的衔接工作。”“综合立法重点可以聚焦城乡融合发展,专项立法切口一定要小。”“不仅要聚焦法规,职能部门的规章也很重要。”在2月15日召开的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立法协调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与会单位展开了热烈讨论。示范区建设的立法框架轮廓逐渐清晰——以促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条例为基础,逐步健全各领域具体法规,推动形成“1+N”的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法规制度体系。
体系化推进,这是浙江立法在面对重大改革时放出的大招。在去年出台的地方性法规中,可以找到护航共同富裕的身影。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中“共同富裕”理念贯穿始终,在总则部分就明确促进乡村振兴应当统筹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三大差距”,通过立法促进农业全面提升、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医疗保障条例作为全国首部医疗保障领域的综合性创制性法规,统一各地医保*策,规范医保公共服务,健全医疗保障基金筹资机制,充分保障人民群众享受更优更高的医疗保障待遇和服务。
当然,以法治护航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不仅要明确“浙江做什么”,也要清楚“浙江要什么”。“从去年8月起,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深入走访、调研相关厅局,已初步梳理出30余条示范区建设涉及需要调整适用的法律、行*法规清单。”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之后将结合示范区建设情况继续深入开展研究,形成一揽子清单,积极争取国家授权,为共同富裕体制机制创新释放更大的制度空间和法律空间。
玉环市清港华能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站项目于近期完成并网发电。近年来,玉环市聚焦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绿色清洁能源,有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带动地方经济、生态双丰收。拍友段俊利摄
固化制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