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荨麻疹哪个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苏州虽然有天堂的美誉,但毕竟还只是人间的,岁月悠悠总免不了艰难苦恨,放眼全国则更是如此。
水灾、旱灾、疾病……纵览古代史我们就不难发现和朝代一样轮回更替不断重演的,还有各种灾难。
就拿传染病来说,明清两朝加起来多年历史,全国范围内光是统计到的传染病大流行的次数就远远超过了次,几乎每隔五年就有一场“瘟疫”,在古代做皇帝、当官想想头都大啊。
苏州地区的情况要好一些,有人计算过从汉朝一直到清末,近两千年的时间里记录在案的大型疫情超过50次。
在这一堆冰冷的数字背后其实是无数难以想象的悲剧。
人类渺小而脆弱,却又时常能爆发出惊人而伟大的行为——每到悲剧上演,总会有人挺身而出,那就是医者。
在现代医学进入国内之前,古人所依赖的自然是海纳百川的中医了,而苏州也贡献了一份独特的力量,那就是吴门医派。
吴门医派的鼎盛时期是在明清时代,当时的苏州是天下最富庶的城市之一,而吴门医派也发展出了多个流派。
吴门杂病流派、伤寒学派、外科学派还有最重要的吴门温病学派,代表人物就是吴有性与叶天士。
吴有性是太湖东山人,生活在明末清初。晚年的大明朝天灾人祸不断,崇祯十四年()全国各地爆发了一场瘟疫浩劫,死伤成千上万,十室九空毫不夸张。
吴有性《瘟疫论原序》:“崇祯辛已(年),疫气流行,山东、浙省、南北两直,感者尤多。至五六月益甚,或至阖门传染。”
而苏州在连续两年受灾后又遭遇瘟疫袭击,城市受摧残的程度甚至比南宋金兵南下烧杀抢掠时还要严重。(“宋建炎金兵惨掠后,未有此奇荒”)
吴有性治病看人战斗在第一线,很快就把自己在临床治疗瘟疫的心得总结一番,出了一本中医史上名头响亮的著作《瘟疫论》。
当时苏州城内疫情也非常严重,几乎一条巷子里家家户户都一起得了病。
这阵仗大夫们哪里见过?有的把病情看做普通感冒,甚至有庸医胡乱下猛药,总之对这病情大家都是束手无策。
但吴有性就发现这情况和《*帝内经》这样的教科书上说的不一样,这绝对不是普通的伤寒。
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这天地间存在某种“戾气”,看不见摸不着,通过口鼻可以侵入人体,任何人只要接触到了就难以幸免。
各位朋友重点来了!这不就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么,吴有性说的导致瘟疫的“戾气”不就是病*和细菌嘛!
吴有性的《瘟疫论》打破了传统中医的固有思维,创立了我国传染病学的基础,也开创了吴门医派的温病学派。
到了清代,以叶天士为代表的苏州名医们前仆后继,让吴门医派站在了中医界山顶,有人统计吴中历代医家有余人,名医多、古籍多,还开创了延续至今的药店老字号。
比如雍正年间吴门名医雷大升(字允上)在苏州阊门内专诸巷开设了诵芬堂老药铺,就是如今已有多年历史的雷允上。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再追溯一下吴门医派的历史,并不比苏州城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医家以道家思想为主,带着浓重的玄学色彩,一般靠炼丹制药给百姓消灾治病。
隋唐以后,苏州就出现了能够运用中医理论来指导治疗疾病的医家,开元年间有一位苏州名医周广,史书记载他光是看看病人就能大概了解病情(观人颜色谈笑,便知疾深浅),这么厉害的大夫后来就被唐玄宗知道了,招进了宫里成为苏州历史上第一位御医。
以后要是有导演想拍唐代宫斗戏的不妨可以考虑加入这个角色,魏璎珞可以得到吴门医派叶天士的帮助,那么杨贵妃也完全可以有一位苏州大夫做队友嘛。
到了南宋,北方大乱,大量的人口南迁,因此也有不少名医来到江南,也让苏州的医学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苏州在医院。
在当时的苏州地图《平江图》东南角上,大约是今天十梓街与公园路交叉的地方,可以看见镌刻的“医院”两个大字。有意思的是今天苏州市卫生局就在这一带,也许是冥冥中的某些传承吧。
据考证,医院创建于宋嘉定年间,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实物可考,并且定名为医院医院”。
医院,还有药局,现在美食云集的学士街在宋代就叫药市街,有一个药材交易场所。
当时苏州官员还创办了一所官办的济民药局,专门组织医护人员上门送医、配药到户,既是吴医的创举,也是古代罕见的惠民良心工程。
而吴中大地上医生大夫真正形成流派是元末明初的事了,元代最著名的医学家义乌朱震亨(字彦修,又称丹溪先生)的门人戴思恭来吴行医,由于他老师的名气大,不仅吸引了大量的病人,也让许多苏州本地的大夫登门拜访、想要学习深造。
在他的指点下一批苏州医生传承、发展,最终吴门医派就这样问世了。
马可·波罗游历苏州时,除了沉醉于苏州水墨江南、小桥流水的风貌外,对吴门医派也印象深刻,说苏州“有许多医术高明的医生,善于探出病根,对症下药”。
新中国成立之后,吴门医派得到了新的发展,医院,聚集、组织分散的各路名医,继续为百姓治病救灾。
你别说,尽管中药难喝,但只要一闻到药材的香味总觉得心安不少。
好了今天就先说到这吧,要去雷允上买口罩了,好不容易才摇到的号啊!
参考资料:
《吴门医派概要》,作者葛惠男。
出品方
喜悦声创
监制
乐轩
主播
杨彪
编辑/排版
说书的菜
后期
多多
-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