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外用 http://pf.39.net/bdfyy/bdfjc/140813/4447707.html美景遗韵人文印记乡愁记忆:《义乌宗谱山水村景诗词选》分享会
“四处歌声起荻芦,应知岩畔有渔天。……”“方塘一鉴静无波,出水亭亭万柄荷。……”细读这些“村景诗”,眼前仿佛有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流动,有的画面如今依然可在义乌乡村捕捉到,有的则踪影全无,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不禁让人产生对祖先生存家园的无尽遐想。
分享编纂喜悦、畅谈宗谱文化、思考乡村文史挖掘……《义乌宗谱山水村景诗词选》分享会暨文史工作座谈会,6月17日下午假座义乌市新华书店,现在正在进行中。
是次会议由义乌*协主办,义乌*协文史委、义乌市文旅局、义乌市*史办(史志编辑部)、义乌市社科联、义乌市作协等部门参加了分享会。
宋以降、尤其明清以来,受府县志书的影响,民间纂修的家谱中亦出现吟咏家乡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四景诗”“六景诗”“八景诗”“十景诗”之作。义乌市*协组织当地文史专家,对义乌辖域内历代家谱中收录的村景诗进行筛选、校订、注释,精选出优秀诗词汇编成本书。
编注者王春平先生首先介绍了该书的编写过程和心得体会。《义乌宗谱山水村景诗词选》由市*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汇编。书中的首村景诗,是从义乌历代各氏族宗谱记载的山水村景诗词中精选出来的,展露了义乌先人对故里山水的赞美之情,对家乡土地的眷恋之爱。
《义乌宗谱山水村景诗词选》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全国书店发行。该书共收录了义乌33个姓氏71部宗谱及2部县志所载的77组首山水村景诗词。
王春平先生认为:这些描写乡村景致的诗,是对山水田园的自然赞歌,是对乡土风貌的深深回忆,是一方土地珍贵的美景遗韵和人文印记。从今天的角度看,正是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表现,也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义乌宗谱山水村景诗词选》的出版,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就其内容而言,宗谱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从官方流行于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受府县志的影响,民间修的家谱中也出现了吟咏家乡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四景诗”“六景诗”“八景诗”“十景诗”,并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分享会上,义乌文化界等人士相继从各个方面畅谈了本书的价值意义以及村景诗的研究。
义乌*史专家、文化名人刘俊义先生说:《义乌宗谱山水村景诗词选》所见皆是乡土之野,耳中皆为乡土之音,古人笔下的山山水水,乡人心中的故土湖山,无不奔流眼底,一发而不可收。;所选诗词上溯于宋代,下迄于民国,多数为明清时代的平民佳作,时代跨度近千年;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汰劣取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义乌本土近半诗歌的流布及诗派的纷呈,更是弥补了长期以来义乌文学史“平民诗”的研究空白;就乡愁回归而言,编注者是想借此书力图挽回乡土的迷失。
“八景诗是中国姓氏宗谱园地里的一朵艺术奇葩”,义乌研究学者、万善文化发展公司总经理鲁南先生撰写了《美景遗韵人文印记乡愁记忆一一评王春平先生义乌宗谱山水村景诗词选》,他认为:王春平先生编注的这部《义乌宗谱山水村景诗词选》,其学术价值实质上是开拓了义乌宗谱研究的新领域、新角度。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为我们研究古乌伤八景诗旅游价值和社会意义提供了较好史料;在这里,用一首首质朴、纯真的诗,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古乌伤山水人文画卷;我们从著作选录的诗词得以感见到昔时吾乡吾土,对于族人居住地理环境的变化、变迁亦有直接或佐证的研究意义。
《义乌宗谱山水村景诗词选》按“村景诗”所吟内容,以当前义乌镇(街)区域析分,为佛堂镇16组、苏溪镇2组、上溪镇7组、大陈镇1组、义亭镇7组、赤岸镇7组、稠城街道8组、福田街道2组、江东街道3组、稠江街道5组、北苑街道5组、后宅街道2组、廿三里街道6组、城西街道6组。
作者丨CF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