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地摊经济爆火熬过苦逼,就是牛逼 [复制链接]

1#

奔涌吧,地摊!

走,一起去摆地摊啊!

这几天突如其来的地摊文化被网友们弄得风生水起,一时间地摊经济成为饭后谈资,你我调侃的对象。

为什么大家反应这么大?

因为有那么一些人是真的在意。

这个曾经被视为城市文明的烟雾弹的东西,现在真的能成为人间烟火吗?

只有真正摆过地摊的人才知道。

摆地摊远没有大家以为的有趣,更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烟火气。

它是城市中最孤独的一处角落,周围热闹非凡,而你只能守着眼前的一方地摊,除了五花八门商品,就是心里藏的苦逼生活…

1

摆地摊的日子里

我只能看到别人的脚

恰巧,我也曾算是苦逼摊主中的一个。

记得我大一下学期那年,因为家里发生了点意外情况,经济一度很紧张。

与母亲的每一通电话里,听到都是的焦虑和没钱的无奈。

这不得不让我赶快成长起来,于是就有了我的第一次出摊。

还记得那天也是像今天一样,是个酷暑天。

阳光照的人刺眼,我驮着从批发市场选购的三大包货(还记得是女生用的一些饰品,发圈,发卡,耳环什么的),站在马路边等公交车。

公交车没来时我着急,公交车来了我更着急。

一时间,我慌了,个子不高的我,身上挂满了黑色大塑料袋,使劲儿踮着脚,用膝盖顶着,有手抱着,伸着脖子,昂着头的左晃右晃上了车。

来到了我前几天踩过几次点的摊位,我开始了第一次摆摊。

我学着像周围摆摊的人一样,陈列好商品。然后撑开摆摊专属凳子,坐了下来。

矮矮的我缩成了一团,大家会不会看不见这还有个人?

第一次,很紧张,因为我只能看到别人的脚。

我盯着眼前走过的每一双脚,没有一个要停下来的意思。

终于来了一个人,我热情的给她推荐,经过了十分钟的挑选和交涉,她最终还是扭头走了。

就这样反复来回直到晚上十点,我卖出去了第一个发卡。

当时的背酸到无法直起来,整个人灰头土脸的,明明没干什么,却没有一点多余的力气。

顿时一股心酸从肺里冲到了眼睛里,眼泪溜溜打转,所有的勇气与自尊在这个小摊里上耗尽。

心想,一天了,我还没喝口水呢。

当然,很快,又继续盯着眼前的脚…

张爱玲说的:

笑,全世界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成年人的委屈,都是不能分享给别人的。

这一刻我矫情的有了这样的感受。

2

摆地摊的日子里

他瘦了20斤

几年之后的今天,当地摊再一次次出现在大众视野时,也把我拉回到了那段有苦说不出的经历。

本以为,那样的我算的上是一个摆地摊的苦主。

直到看到前两天因摆地摊,瘦了20斤的他,才知道,我那根本不算什么。

92年出生的岳磊,在咸阳城区福园巷子经营一处烧烤摊位。

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煮面筋、切面筋、买菜、串菜……下午五点开始摆摊,一直要忙到晚上12点才回家。

然后我们再仔细算算,回去收拾完,休息的时间满打满算也不过三四个小时,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忙碌了。

不到两个月时间,他从斤瘦到斤。

每天销售串的纪录,两个月赚7万,让他一跃成为了销售红人。

但瘦20斤赚7万的背后,是数不尽的心酸与苦楚。

只有生活真正苦逼的人才会如此拼命吧!

除了他,我还看到了很多地摊故事。

知乎上的网友说:

我的父母就是摆摊小贩,是街边推板车卖水果,卖了十几年在我们家的小镇上,养育了我们家包括我在内三个孩子。

多少年来一直跟城管东躲西藏吃尽苦头,前年我们小镇创卫,一律不能摆地摊,父母人到中年突然失业。

一度我们整个家庭是崩溃的,焦虑了好久后来租门市卖衣服。

年前囤货遇到这次疫情也亏了很多,希望这次放宽*策能够重新摆地摊,家里可以挣点钱回个本。还有评论区点赞最高的分享:

一场车祸带走了我的双脚,而当时我的才女儿刚出生,自己什么都不做不了,但家里需要钱,一出院我就干这个了,摆地摊一摆就是五年,家里现在也能正常生活。

工作虽然很累,但赚到的钱,就可以托举起一个家庭的幸福。我抱怨说:摆地摊的我只能看到别人的脚。但这个世界上有另一个摆地摊的你,却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说:

生活中只有5%比较精彩,也只有5%比较痛苦,另外的90%都是在平淡中度过。而人都是被这5%的精彩勾引着,忍着5%的痛苦,生活在这90%的平淡之中。

而我以为,还有一部分人是在为了5%的平淡,忍受95%的痛苦,生活在%精彩的生活里。

这一刻,我不再小看苦逼的意义。

3

只要努力生活不丢人

摆地摊就不丢人

今天,我再次去真正了解摆地摊的前世今生时才发现:

地摊经济的主角,不是周末小打小闹的白领,不是嘻嘻哈哈的情侣,也不是像我一样当作偶尔兼职的大学生。

而是急需经济来源的失业中年人,是被迫进入社会从0打拼的年轻人。

摆摊,对他们来说是家里的房贷,老人的药费,孩子的生活费,零敲碎打的柴米油盐、煤气水电……

大多数地摊生意,即使付出汗水,付出时间,也不会发生月入百万的故事。

我的一个朋友,是个家庭主妇。

白天在家带娃,晚上八九点把孩子哄着睡下后,就拖着大包小包的毛绒玩具来到他们小区门口,然后一顿收拾,一个小摊就出来了。

从晚上9点到凌晨1点,她会在那个卖玩偶的摊位上忙活一个晚上,她会跟每一个顾客斗智斗勇,一毛,两毛...

来往的熟人有时会毫不留情的打趣她,说她小气,斤斤计较。

她也只是笑着跟我说:

讨价还价还真是个体力活,口干舌燥。又不敢多喝水,因为上厕所就没人看摊位了。

可就算这样,她每天最多不过挣个一两百元,有时甚至一个晚上颗粒无收。我劝她别干了,她却说:

为什么不干,现在我每天也算是有收入了,能挣一点是一点,多少帮助家里补贴一点是好的。

之后,我再未劝过她。

生活哪有什么轻松的,挺住才意味着一切。

我又有什么资格阻止呢?

后来看过一段采访,采访的对象是一对新婚夫妇,是这个城里摆了三个星期地摊的人。

当记者略带嘲讽的意味问道:

如果你们的熟人看到,你们这个不是很体面,略带寒酸的样子,你们会不会尴尬躲避吗?

这时那个女孩却立刻说道:

不会尴尬,更不会躲避。我和我的爱人尽全力生活的样子为什么会寒酸呢,我觉得是值得鼓掌收到尊敬的事情。

说完后,立刻搂着身边的他,然后两人相视一笑,继续忙着小摊生意。电视剧《未生》里有一句台词说:

无论我多早迎接这清晨,在路上,都会有人在。我以为别人还在梦乡,但无论什么时候,这个世界都比我快一步。

人生百态,每个人都在自己苦逼的生活里,孤独过冬。当今天再次掀起摆摊狂热时,要知道:

你不是摆摊第一人,更不是最后摆摊的人。

因为那时人们努力生活的样子,值得我们为自己点赞。

4

摆地摊不是终点

是起点!

摆地摊故事发生的很早,最早的那一批早已不是当年的地摊人。

年的贵州,一位丈夫早逝,独自拉扯两个孩子的单亲妈妈也萌生了摆摊的想法。

每天,她背着重达七八十斤的背篓,步行10公里往返于摊点和家之间,售卖米豆腐。卖着卖着,她发现客人越来越多,却是奔着她特制的辣椒酱来的。

于是她果断关闭了餐厅,开起了她的第一家辣椒酱厂。

这个摆摊起家的单亲妈妈,就是老干妈陶华碧。

年,一个大男人亲自背着麻袋跑去义乌小商品市场进货,摆摊卖起了鲜花礼品。

后来内衣、袜子也成为了经营项目。

而这一切只是为了通过地摊的收入,来补贴房租,为了让自己辛苦创办的海博翻译社活下去。

但没想到的是,摆地摊不仅解决了翻译社的资金问题,更为后来阿里巴巴的创立铺平了道路。

没错,这个摆地摊的大男人,就是如今的马云。

还有当年那个拿着全部身家20万去创业,却一下子被骗走了16万的中年大叔。

那时的他,迷茫,不知所措。

但刚成立的公司还有员工等着他,他不能崩溃。

于是,为了活下去,为了给员工发工资,他走上了街头,摆起了地摊。

开始是卖旱冰鞋,后来逮着什么卖什么。

运动服、电子表,都曾出现在柳传志的摊位上。甚至一度一起创业的同事们,集体摆上了地摊。

40多岁的中年男人,每天装货卸货,在中关村拉着板车穿行,偶尔与讨价还价的人争辩几分。

而这个摆摊的中年大叔,就是去年刚刚退休的联想控股董事长裁柳传志。

如果发现你以为的大人物,他们也曾经历生活的苦逼,也曾摆地摊谋生。

是不是苦逼的生活就没有那么苦了。

要知道,努力的道路都是一样的,窄小而崎岖。

一个又一个人用亲身经历告诉你我:

哪怕起点是摆地摊,终点也可以是世界舞台。

Theend

今天,我的工作不是摆地摊,因为我找到了其他谋生的道路。但是那段摆地摊和关于摆地摊的故事早已牢牢刻在心里。

因为,那是努力生活,努力向上的人。

那是拼尽全力也要靠自己的双手打拼的日子!

未来仍会有一个又一个大人物,从苦逼的生活中走来,成为下一个初出茅庐的苦逼小伙羡慕的牛逼对象。

但如果你看了我的文章,我希望能将羡慕变成理所应当的接受。法国思想家、批判现实主义思想家罗曼·罗兰说:

当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是只有你,你会减少痛苦,也会在绝望中燃起希望。

就像从古至今,人们总是在经历各种各样形式上的苦逼。

以前是不饿死,后来是饿不死,现在是吃不死。

而这一路,有的人熬过来了,有的人放弃了。

生活没有那么好,但也没有那么糟。穿过凌晨的黑暗,就能见到黎明的曙光。

无论如何,苦逼的生活,不是你一个人正在经历,你也更不会是最后一个。

但我们可以选择何时结束这样的生活。

因为,熬过苦逼,就是牛逼!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