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放开躺平,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防疫之路道阻 [复制链接]

1#
拉萨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lx/140108/4323254.html

#冬日生活打卡季#

放开≠躺平,阳康也不等于不会再感染,*策放开后,中国人面临的防疫之路任重道远,道阻且长。

一、疫情仍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各地相继迎来感染高峰

12月27日,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主任医师殷文武在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介绍,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续流行,病*在持续变异,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国内的疫情正处在快速上升的阶段,各地防控措施以及公众对防控措施的依从性,各地的人口密度、生活习惯以及地理气候等条件,使得不同地方疫情高峰所到达的时间会有所差异。未来这一段时间,各地会陆续迎来疫情的高峰。

12月29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吹风会上说,目前,我国新冠疫情处在高位流行,但各省份进入的流行阶段不同。像京津冀、成渝地区、华中部分省份,疫情发展相对比较早,目前可能流行的高峰时期都已经过去。重庆、安徽、上海、湖北、湖南等省市疫情正在高位流行阶段。河南、吉林、福建等省份疫情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根据吴尊友的说法,北京、河北、天津、四川等省市第一波感染高峰期已经过去,而其他大部分城市正处于或即将迎来高峰期。

目前,疫情仍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全国整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二、即将到来的春运,会使疫情更加复杂。

12月29日下午,吴尊友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所有传染病的流行,只要有人员流动,就会传播扩散。人员流动得越频繁、越快、距离越大,其传播速度就越快,传播就越频繁。

吴尊友表示,专家根据搜集到的疫情信息综合研判,中国的春运会有大量的人员流动,使得疫情可能会更加复杂。

春运期间人员流动加大,会导致疫情更加复杂,而春节将正好是有些地方的高峰期。

上海、浙江杭州、义乌、福建泉州等地已出台奖励措施,倡导“就地过年”或“留人过年”。

就地过年既可稳岗留工保生产,又可缓解疫情传播的压力。但很多打工人表示,已经三年没有回家团年了,今年不太愿意放弃回家团年的机会。

三、随着疫情高峰的流行,各地相继迎来重症高峰,医疗资源压力巨大。

已经经历了感染高峰的城市,正在经历重症高峰。

各地感染峰值时间不同,重症峰值的时间也会不同。专家表示,根据病*的发展规律,重症高峰一般会在感染高峰出现后的2-3周后出现。

北京、武汉、医院正在迎战重症高峰,ICU床位告急。

医院消息,收治的新冠感染者中,重症和危重症占比33.1%。

重症高峰的到来,对医务人员是严峻的考验,医院发生严重的群体感染,再加上ICU床位紧张,医疗资源压力巨大。

四、群体免疫并不靠谱。

专家表示,群体免疫的保护效力仅限于同一种*株,或高度相似的*株,不能完全防止新变异株的感染,通过群体免疫来阻断病*传播是不现实的。

针对本轮感染高峰过去之后,是否能够达到群体免疫的问题,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会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群体免疫,但如果新的变异*株出现,可能还会突破免疫屏障。

也有专家说,新冠变异株有着极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对疫苗和抗体药物的疗效提出了严峻挑战,很难通过“群体免疫”来阻断病*传播。

五、新*株出现后,仍有可能造成大面积感染;阳康也有可能再次感染。

专家表示,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感染一种*株后,短时间内一般不会再感染同一种*株,即使感染也会迅速唤醒之前的免疫记忆而快速清除病*,不会造成严重的症状。

但因为新冠病*在持续的进化和变异,出现新的变异株时,仍有可能造成大面积感染。

有关研究数据显示,与仅感染过一次新冠的患者比较,两次或更多次感染新冠的患者由于多次感染效应累加,会产生更高的累积健康风险和疾病负担。

据有关消息,美欧“躺平”期间,普通老百姓多人感染3次以上,也有人感染9次以上。

因此,阳康之后,也要继续采取佩戴口罩等合适防护措施,避免二次或多次感染的出现。

六、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居家办公或混合办公模式或将成为新常态。

新加坡自宣布与病*共存后至今,基本在“居家办公”模式或混合模式(3+2模式)之间互换。

3+2模式即3天到公司,2天居家办公;或者3天居家办公,2天到公司,即:员工到公司时间是错开的。

为了避免集体感染而导致公司业务停摆,让员工错开上班、混合办公、居家办公或许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某些企业的选择。

有专家说,未来三年,甚至十年内,我们都有可能与新冠病*长期共存。

因此,我们与奥密克戎的战争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多不确定性,防疫之路,道阻且长。

*策放开果真是有准备的,没准备的只有老百姓,为啥受伤的总是咱

*策放开,病*肆虐,他们在闯生活,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

疫情不会因改名而结束,美国辉瑞却趁机打入北京市场,值得反思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