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m.39.net/pf/a_4440899.html 义乌老摄影家郑运福,是个乐天派,为人幽默又风趣,平时总喜欢和朋友开开玩笑、逗逗乐。年过七十的老郑,整天乐呵呵地,笑了大半辈子,整张脸都挂着慈祥的笑褶子。
熟悉他的老朋友,深知曾担任多年义乌摄影家协会主席的老郑,就像金庸武侠小说里的老顽童周伯通,本事大但脾气超好,谁见了他,不分年龄大小,都会叫他“老郑老郑”或“郑老师”;老郑也就笑呵呵地满口应承。
初次见面的陌生人,他走上去前,和人家笑呵呵地聊几句家常,面对他手持的长枪短炮式的镜头,也随即放下了戒备心,随意放松地任他拍个够,一幅幅自然真实、生活气息浓郁的艺术照,就这样被老郑收入镜头。
从单位退休后的老郑,身怀一身高超的“武艺”,常到全市机关各个单位向摄影爱好者传授摄影秘籍,还在义乌市老年大学开起摄影班,专门给一帮和他年纪差不多的老头老太授课。一帮摄友到佛堂一带乡间采风拍摄,他的家就成了临时招待所,老郑热心地奉上自己下厨烧的好菜,酒饱饭足后大家随意侃侃大山,交流一下摄影的心得体会,倒也其乐融融。在摄影圈里,老老小小一帮发烧友,慢慢地成了老郑的铁杆摄友,他有着很好的口碑和人缘。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乌伤大地,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激发了摄影家郑运福强烈的新奇感,也触动他改变摄影创作思路,他自己从原先单一、局限的科普摄影,逐步转变为关切整个时代、记录社会现象。任摄影协会主席间,经常举办省、市级摄影比赛,带来一帮志同道合的摄友到各地采风,与各市、县摄友创作交流。他专注摄影创作40多年,以普通人为主角的社会人文在他的镜头里定格,乌伤韵味、乡土乡愁被他一一留痕。
摄影是老郑的真爱,这些年,他退而不休,摄影的事似乎更忙了。经常开着他的小车,和一帮摄友结伴到乡村里到处转悠,用猎人般的眼光,打量周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景。他对生活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对什么感兴趣就拍什么,家乡的风土人情,老行当老手艺人,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鸡毛换糖的老一代小商贩……他以一个老摄影家对脚下这片故土的熟知与热爱,记录着义乌普通市民的烟火人生;他几十年所积累的老照片,折射出老义乌人的生活记忆、情感记忆和历史记忆。
一旦发现哪个乡村、哪户人家,有什么足以摄入镜头的画面,老郑总会三番五次、不厌其烦地跑去,就为了凑个好光线、拍个好画面。他自我打趣说:“拍照的人,就像小偷踩点,相中了什么好题材,老是惦记着,不拍到手就很不甘心,直到拍出满意作品为止。”
今年11月10日,深秋的一天,在老郑家里,一群摄影师打开老郑多年来积累的整整两大皮箱的影集,就像翻开一本硕大的义乌“老*历”,泛*的照片,记录了一代义乌人很有年代感的穿衣打扮风格,生活工作场景,虽然镜头瞄准的只是义乌的一群普通小人物,但正如一段段时代切片,见证了义乌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生活巨变。
老郑归结自己几十年从艺心得,认为最要紧的一点是:摄影师要培养自己的美学观念,经常训练构图造型能力和把握光影变化的规律,才有可能锻炼出自己的创作个性,不断求新、求变、求进,炼出发现美的头脑与眼睛,在平常景观中发现潜在的美。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老郑多年深耕摄影这方厚土,他所选出拍摄的几十幅作品,先后在全国、省、市等各级摄影大赛中获奖。
一组组照片,背后藏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老郑翻开一幅幅照片,和几位摄友聊起摄影往事,再现一位老摄影家眼中的义乌印记……
《佛堂十月十》
关于“十月十”的来历,一直以来坊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农历十月初十是纪念傅大士正式讲学弘法的日子;二说是达摩祖师诞辰日。事实上,“十月十”是当时的佛堂商会为搞活经济精心谋划出来的一个聚人气、振兴经济的物资交流活动。
据悉,自清初以来,佛堂的水运非常发达,商贾云集,贸易繁盛,有“小兰溪”之称,但佛堂一直没有物资交流会。
据佛堂镇志记载,年新形式、新内容、新气象的“十月十”取得了巨大成功,影响辐射江、浙、徽、沪。三天的庙会交流,参与赶会人数超过15万,行商坐贾大获其利;百姓交易频繁,各取所需;闲杂乡民,趁兴而为,大饱眼福;商会士绅,有所作为,百姓称赞。这个模式,自从年始,就以“十月十”的名义,每年一届延顺了下来,而且一年比一年办得隆重。
《义乌老市场内景》
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的诞生经县领导批准,县*府办公室于年8月7日发出《关于建立稠城镇市场整顿领导小组的通知》,县工商局投资1.5万元,在湖清门河道上铺设水泥板,使市场总占地面积达到平方米。为了解决经营设施问题,在县计委和森工站的支持下,又投资0.5万元,设置水泥板摊位个,木板架个。年5月28日,义乌县工商局成立“稠城工商行*管理所”,负责管理小商品市场。市场开放之初,经营小五金、小百货、小塑料、小针织、小玩具等二、三十个种类,多种花色品种的小商品,其中小五金种、小针织种、小塑料种、小玩具种、服装60种。经营方式灵活,批零兼售,批发为主,都属于国家规定的三类小商品和家庭工副业产品。至次年底,市场摊位达到个,每市日参加购销人数达五、六千至万人,市场已经无法容纳。许多经营者自带门板搭起棚架,市场向相邻的新马路延伸。马路式市场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义乌市场变迁》
1、义乌货郎担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叫卖小百货。摄于年。
2、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摄于年。
3、义乌第二代小商品市场。摄于年。
4、义乌第三代小商品市场。摄于年。
5、义乌第四代小商品市场。摄于年。
6、义乌小商品市场演变为现代化的国际商贸城。
《货运交通》
八十年代从城里到乡下主要靠三轮卡机动车送人运货,在城区三轮摩托车接送人,如当今的出租车,城里人出行靠自行车、手扳车运货,人力三轮车也是市场送货的主要工具,在长途公交车上载货运人。
《义乌两户一体》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中一些劳力强、技术好的农户,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挥技术专长,从事适度规模的生产经营,形成了承包户或自营专业户、重点户。有些农户为发展生产,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组成经济联合体,时称“两户一体”。
《风雨兼程》
.1.22日拍于义乌市江东货运站,一月份刚好是大雪纷飞的日子,又将近过年了,所以站内各个发送全国各地的货物及时发送出去,工作人员都冒雪在装车,这都是义乌人的劳动精神。
郑运福,艺名叫云夫,年11月出生于义乌市佛堂镇季村。年应征入伍,当过三年兵。年,他从义乌综合糖厂调入义乌县科技局,单位里交派给他的任务是科普宣传,负责拍摄工业、农业、文教卫等科技活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搞摄影还是十分少见的行当,他自己建起一个简易的暗房,白天到乡镇农村、田头地角、大街小巷拍照,晚上躲进暗房里冲洗照片。一台身价区区一百来元的海鸥牌双镜头相机,渐渐把他带进了摄影的艺术天地;此后摄影装备不断更新迭代,摄影的技艺也日渐炉火纯青,常常拍出令人惊叹的大片来,在各级摄影比赛中屡屡获奖。四十多年来,他一直沉醉在摄影的世界里,可谓学到老拍到老。
在义乌摄影界里,老郑是个“扛把子式”的老摄影家。年5月,郑运福在义乌范围内率先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而后相继获评国家摄影高级技师、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硕士等高级职称,曾担任浙江省摄影家协会理事、金华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义乌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等职务多年;担任过*协义乌市第八届委员,现为义乌市摄影家协会顾问。
来源:义乌市摄影家协会
原标题:《摄影家
郑运福:用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