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浙江日报和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院共同发起的寻找全省“美丽浙江十大样板地”活动公布评选结果,义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义乌小鲵抢救保护行动案例入选“美丽浙江生物多样保护十佳特色案例”。
义乌小鲵
Hynobiusyiwuensis
隶属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小鲵属。义乌小鲵首次于年由浙江自然博物馆专家蔡春抹在义乌市大陈镇发现,并根据发现地将其命名为“义乌小鲵”,为中国稀有两栖动物之一。
义乌小鲵全长99~毫米,头部呈卵圆形,身体为圆柱状,背腹部略为扁平,尾基部近圆形,末端钝圆,体色常为淡草绿色,体腹面灰白色;除繁殖季节外陆栖生活,多见于疏松潮湿的泥土、石块或腐枝烂叶下面,很少在地面发现。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栖息地的面积和质量持续下降,使得该物种目前已经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为“易危”等级。
我市自启动义乌小鲵抢救保护行动以来,先后在大陈镇、赤岸镇、城西街道及上溪镇内发现义乌小鲵栖息地7处,通过打捞漂浮物、浮萍等方式,清理出产卵场6处,利用树枝、木板等工具人为架设上岸通道7处,成功放归义乌小鲵幼体尾,成体尾,合计尾。
下一步,义乌生态环境分局将启动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和生态修复本底调查工作,继续推进义乌小鲵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全面提升义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义乌#
义乌这家企业,“黑科技”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