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似乎和“*城”二字永远也沾不上边儿。因为义乌经济发展在四十年的时间里都是很成功的,只是这样的成功很容易被复制。
很多人都说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交通优势,认为靠海临江的港口城市,才有经济发展的底气。靠海临江的港口城市的确有优势,成功的例子有沿海的上海、青岛、宁波、厦门、广州和深圳等等。这些城市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也有不争气的地方,比如河北和辽宁的几座城市,如辽宁的营口,河北的葫芦岛,秦皇岛等虽然是优良的港口,可是还是没有发展成超大城市,当然还有广西的几个地方:钦州、北海、防城港,拥有那么便利的沿海优势,经济发展也不是那么突出。
可是相反的是,恰恰有一些内地城市,既不靠海,也没有临江的大港口,经济发展的有声有色。浙江中部的义乌,仅仅是一座县级市,却通过四十年逆天的发展,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之路。这两天我徒步在义乌的大街小巷,看普通的小街道,观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亲身感受到这里的人们勤劳奋进。义乌经济发展很成功,成功到连马云都说:阿里巴巴与义乌“合作就是水到渠成”。
有人说,义乌经济的成功,是市场经济的成功,也有人说,是民营经济的成功,其实,市场经济与民营经济相辅相成。没有市场经济当然也就没有民营经济,而缺乏民营经济的活力,又何谈市场经济呢?很多人把深圳当成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功经验的一个缩影,在我看来,浙江义乌才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功最大的体现。
要知道早在二十多年前,马云曾喊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口号,这让千万创业者心潮澎湃,纷纷投身电子商务的大潮中。可是在马云创业之前,义乌人早已在执行“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一经济发展信念。“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在义乌就是体现在“鸡毛换糖”的小生意上。
什么是“鸡毛换糖”?鸡毛换糖的年代,就是指在那个看起来十分遥远其实仅仅隔了一代人的物资匮缺的年代,义乌本地小商小贩,为了养家糊口走南闯北走街串巷,以红糖等低廉物品,换取居民家中的鸡毛等废品,然后把这些鸡毛、鸭毛等看起来是废品的物品再次卖给供销社等收购机构以获取微利。这样的事情也只能由老百姓来开拓,所以这也被称为民营经济,这是老百姓的营生。倘若是国营企业,或许根本就看不上这些鸡毛蒜皮的小利。
就像某些国有大企业,一年浪费的财富都足够一个中等县城的财*收入,让这样的大企业员工去捡鸡毛?恐怕是个大笑话。可是基层的老百姓是另一种生活状态,为了微博的利润他们也会去亲身劳作。所以我感觉,在同等*策和条件下,民营经济才是最具活力的。
这两天在义乌市区溜达,从江北城区到江南城区,看到这么多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又让我有些担忧,那就是义乌的人口红利还能不能持续?如果没有持续的人口流入,这些商务写字楼售卖给谁?出租给谁?直到我进入小商品批发市场内部,看到稀稀疏疏的客流商人,感觉与想象当中的义乌大市场,里面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落差太大,人都去哪里了?难得我来的时间点不对?季节不对?还是其它原因?
单单依靠小商品批发产业,还能不能支撑义乌这座急剧扩张的城市?最近几年,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劲头就显得后劲不足了。某些人分析,如今信息时代,大多数市场信息具有开放的特点,再一个就是义乌小商品批发产业模式的可复制性,导致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小商品批发产业园区。
还有一个更大的冲击,就是电商平台的兴起,导致零售商不需要来义乌本地进货,生产商也得以在网上自产自销,导致小商品批发商流失进货渠道。其实流失最大的不是渠道,而是义乌人口红利。还是那句话,没有大量人口的涌入市区,建设那么多高楼大厦卖给谁?租给谁?这么重要的话我要说两遍。
现在,马云带领着电商*团已经打到家门口了,马云说:阿里巴巴与义乌“合作就是水到渠成”,但愿马云真的带着大把的利润给义乌送来了。
或许,当下的义乌人,需要的是另一种“鸡毛换糖”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