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龙/文
年12月31日,笔者在绣湖公园散步,碰到了市志编辑部同事陈方圆的父亲陈正良。他是我们年县前街南门街旧改时,在工地上捡古钱时熟悉的。他说,他在伊美广场南过马路的工地上捡到一些海贝壳。因为他的家原来在那里,去年稠城街道杨树塘小区拆迁,准备建高楼。工程队挖地基时,他说我自己家的下面挖出什么东西,他要进去看看。施工人员也只好答应了。结果他看到挖出大片大片的海沙,极细,从沙里面检出几十个海贝壳,有海蚌、蛏子、海蛎等。有几个海蚌壳底部还有极细小的孔,似乎用草茎或细线串在一起挂在脖子上或者手腕上当玩具。老陈说,那么多细沙,和海南三亚大东海海边的沙一样,不但细,而且没有一点杂质。就是海沙。
绣湖南侧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海沙、海贝壳?难道古时候这里是海?想想也不大可能。因为年绣湖旧改时,从湖底挖出的是墨黑的淤泥,有好几米深。湖的南岸怎么会是海面?我以前推断,义乌江的水,从磐安的大磐岭发源,发大水时,从北面直冲保联村的凤凰山,转了一个弯,把现在绣湖一带的泥土掏空了,形成湖。这里大片的海沙出现,把我的推论推翻了。
回家之后翻看清嘉庆《义乌县志》,在卷一《建置·星野》看到:“乌,古《禹贡》扬州之域。邑于东垂”。忽然想起今年地方志办公室委托浙江大学张涌泉教授点校,由中华书局出版了杏溪傅氏《禹贡①集解》,卷二《九州辨》第二三○页有一段话:“五服之制,至衡山则已尽矣。而扬州之境,南距于海者,犹未之尽也。以南言之,则太赢;以北言之,则太缩。”依据来了,扬州的南面是海。我于十多年前,市*协组织文史委同志去过扬州。在扬州一幅地图上见到,古扬州的最南面,是如今的龙游县。就是说,如今龙游以南都是海面。那么义乌的稠城,有可能是海湾。难怪绣湖南岸会有大片的海沙。九州是大禹治水时划分的,距今年左右。
那么,海水是与东面连在一起,还是南面西面连在一起?东面是大磐岭,根本不可能。唯有西南面的钱塘江,江面低时,江面有可能与海平面持平,涨潮时,海水进入如今义乌绣湖一带,形成一个海湾。于是出现细的海沙,还有贝壳。有人在海边玩,捡起海蚌、蛏子、海蛎食用,壳当玩具。《义乌市志》二《环境》(一)《自然环境·地质》“震旦纪至早古代,浙西北处于陆内凹陷盆阶段,直至志留纪未加里东运动海盆关闭,义乌西北区一直处于东南边缘,未接受沉积。晚古生代浙西北处于陆表海造盆阶段,海水自西南向东北逐渐海浸,沉积从早石炭纪开始至二叠纪,此时,义乌处于海盆南东边缘……进入新生代后,金衢盆地地幔上隆,地壳变薄。第四纪②地壳仍逐步抬升。更新世③晚期雨量充沛,形成钱塘江水系河流。”义乌江属于钱塘江水系,海水通过杭州湾进入绣湖南,是有可能的。后来海平面下降,陆地抬升,海水再也涨不到如今绣湖南岸一带了。海沙和海贝壳被后来城北冲刷下来来的*泥覆盖,就再也见不到天日了。年,旧城改造时,建造杨树塘小区的房子时,由于只有4层,挖地基时,没有挖到岩石,所以海沙、海贝壳未触动。大楼竟然建在沙滩上。这次旧城有机更新,造几十层的大楼,才把地基挖到岩石层,才挖出海沙、海贝壳。
可见,绣湖是自然形成,形成比较晚。后来的官民不断修浚。由于海平面下降,海水再也涨不到如今绣湖南岸一带了,加上义乌江水冲刷,才把海湾扩充成为后来的绣湖。
老陈还说,去年施工队在大安寺塔西,大约50米处的湖边开挖,他去看了。竟然挖出一大堆古钱,有汉半两、汉五铢,以及唐以后的钱币。可见如今大安寺塔西的湖岸,汉以前是陆地,还不是湖面,曾经是一个交易市场。后来湖面扩大,这里也成了湖。才逐步出现九里三十步的绣湖。
从此可见,海水还能倒灌进绣湖南之前,如今杨树塘小区一带是有人类活动的海湾。由于海贝壳还没有成为化石,所以不会很古老,据我推断,起码在一万年之前吧。
也许有人会发疑问,以前的绣湖公园、绣湖广场会地形这么低吗?年旧城改造时,我天天下班后就往这儿跑,所以捡到几枚古钱。南门街的路有三层,我站在最低一层,再向上伸双手,竟然还够不到天天去上班走的南门街。我身高1.72米,说明起码有两米多高。也就是说,两千年前的南门街在年南门街的两米以下。城区地形这么低,义乌江的水倒灌进来,是常事。杨树塘成为海湾,就不稀奇了。由于城北的*土丘陵都开垦成田,水土流失十分正常。城区就这么一年年高起来的。这就是绣湖的简史。
①《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认为是周朝人所作。后人认为是战国时秦人之作。夏禹所作之说已经被否定。《禹贡集解》南宋学者傅寅(-年)著。一生不仕。
②第四纪,新生代第三个纪,距今约万年时生物已经进化到现代面貌,与现代人有亲缘关系人类祖先,如北京人已经出现。
③更新世是第四纪中的早期,距今大约万年至1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