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乌伤风情古代义乌人的销夏生活三 [复制链接]

1#

由于历史的原因,倪仁吉笔下的水殿并没有保留下来。但在今天的义乌市稠城街道森屋村(门牌:号),我们还是有幸能见到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水阁楼。

水阁楼外景

水阁楼内景

水阁楼原称“一鉴堂”,它的选址和建造可谓匠心独运,与水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水阁楼建筑的三分之二建于水面上,仅有三分之一建在陆地上。主人如此不惜工本、傍水而建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收纳水中凉气,通过边蒸发边吸热,以达到降温之效果。

自然,水阁楼工程浩大,所费不赀。在开始建造时,首先要把池里水,用水车抽干,接着全部用青石柱架构,做平地基,然后再进行竖木梁架。地面全部铺木地板架空。

近二百多年的岁月过去了,水阁楼的石柱墙脚,竞无丝毫走样,显示出义乌古代工匠精湛的技艺、建材的精良和主人家雄厚的财力。

水阁楼是财主人家才玩的起游戏。普通人则只能在自家庭院、天井内,挖一口水井。三伏天酷热难熬时,汲一桶清凉的井水,挥洒在地上,顿时暑热全消、凉意自生。当然,人们肯定还要在井桶中、瓦盆里,用井水浸泡瓜果肉蔬,和绿豆汤、莲子汤、凉粉、择子豆腐之类传统的消暑食品。

清·董棨《太平欢乐图册》“卖菉豆粥等”

古话说得好“好汉不挣六月钱”,但义乌人赚大钱的好时机,却是在夏季,至少在清朝和民国时期就是如此。因为义乌人能腌出优质的火腿,原因是在冬天加工。食用火腿,则要在夏天。民间的俗语说:“头伏火腿二伏鸡,三伏再食金银蹄。”金蹄是指火腿,银蹄是指新鲜猪蹄。每年进伏前后,就要开斩火腿,接着要一小段一小段的食用,主要起食物提鲜作用和开胃作用。在整个夏天,一只火腿能把人们在伏天难以下咽的胃口,调和得舒舒服服。待到三伏之后,只剩下猪爪下面这一段时,加入鲜猪爪同煮食用,其味无穷。所以,夏季是义乌火腿生意繁忙的时节。

通过以上所举的几个事例,我们可以对古代义乌人色彩斑斓的夏日生活,有了大致的了解。事实上,对普罗大众来说,销夏并没有那样多的讲究。古代义乌人性格质朴,对生活的要求不高,可谓是极其简单,正如唐代义乌人骆宾王的“人似上皇时”诗中注所引用的那样:“陶渊明夏月高卧北窗之下,清风徐至,自谓羲皇上人。”说的是在夏天月夜,陶渊明高高的躺在北窗下面,这时,如有一阵清风扑面而来,缓缓吹过,就已自认为是神仙中人了。

诚哉斯语,所言不虚。

备考:《水竹洞天记》和《名亭辩》原文

水竹洞天记

明·宋濂

同郡胡君伯器,世居酥溪之上,其地山环水萦,林木郁深,伯器择其胜者,作亭其间,因高为堤,汇流成池,旁植翠竹数百竿,清气翛翛然袭人,登亭四望,杳不知尘壤之连区,仙寰之在迩也,乃扁之曰:水竹洞天,而请国子助教郑涛篆之。

及余致*归青萝山,伯器始造吾庐,以记文为属,且曰:吾亭有水竹之胜,荐绅家以洞天名之。洞天乃神仙之栖息,夫岂宜哉?

余谓之曰:子以神仙诚异于人乎?彼亦人耳。第能全其形神而葆其真,熙于是乎始与人殊耳。且覆载之内以洞天名者,凡三十六,往往皆有崇山幽谷,人迹旷绝之所,自非劳神苦形,则不足以致之。今子之居斯亭,当风日澄煦,月色爽朗,良宵嘉旦,呼酒命席,朋游毕集,披羽衣,御五弦,鼓淇澳之章,诵寒潭之句,更歌迭舞,扬袂抚掌,有不知之西颓,零露之在草也。当是之时,神酣意适,虽清都蓬岛,何以加此,而谓之洞天,奚为而弗宜哉。

然伯器少失所怙,克自奋厉,以充裕劂家,又能延致才士大夫,以共享水竹之乐,则其贤于人也远矣。

余方杜门习静,未及来与宾筵之末,因其请也,翘翘然兴思,遂为古辞五章,各道一时之趣,酒酣耳热,傥击节而歌之,安期羡门之徒,庶几翩然而来下乎。

其辞曰:

菉竹兮青青,晨冰泮兮水气清;日杲杲兮在牖,翠蕤翘翘兮鸟和鸣。

菉竹兮如幄,清飚兴兮动新箨;挹微波兮坐嘉荫,神周游兮澹泊。

竹被兮庭中,水流兮阶下;揽明月兮吹参差,望美人兮延伫。

白石兮如雪,风冷冷兮相轧;岁云暮兮何心,聊逍遥兮安节。

湛清酤兮金樽,操鸣弦兮吹篪与埙;流光去兮如水,胥为乐兮无谖。

洪武十年()夏六月既望。

———(康熙)《义乌县志》“卷之十六”“古迹”“十三页”

名亭辩

元末明初·苏伯衡

义乌酥溪之上,胡君伯器之家在焉。伯器临流作亭,旁植美竹,浮光静影,上下映带,不知尘寰之接壤也,因名其亭曰:水竹洞天。

客或难之曰:“何哉?君之名亭也。洞天者:真仙之馆。而亭宴游之所,以燕游之所,方之真仙之馆,可乎?夫古人之名亭,尚其人者有之,即其地者有之,以其物者有之,寓其意者有之,未有无其实而冒其名者也。今以洞天名亭,尚其人乎?即其地乎?以其物乎?寓其意乎?借曰:取其胜槩似之云乎?则初非穹岩邃壑之奥区,无有惊心骇目之瓌,观不必梯危缒险,犯虫蛇貙虎之不测,斯可闯其境,若三十六洞天者,名虽美,于亭何有焉?”

伯器以告空同子,空同子曰:“名亭者,非非也,难者,非也,往应之曰:若以为洞天必在幽遐峻绝之域乎?则穗石、羊角、华盖咸密迩闤闠。地之广袤,不过寻丈,未尝凌风雨而薄星辰也。若以为必真仙之所栖止,而后谓洞天乎,则安期羡门、赤松洪崖,固尝混迹庸众,周流浊世,无乎不在,非必专名山以为窟宅也。今吾酥溪,泉深而土沃,民皆安于耕凿,俗朴淳而有古风,又际时休明,盗贼屏息,物无疠疵。而吾之亭据山溪之要,会风气之绵密,水竹之清华,禽鱼之下上飞泳,夐焉如在世外。行道之人,触尘埃、冒风日、沿溪流、度阡陌,回望甍桷于苍翠之表,将以为何地。然则吾亭之在溪上,不犹洞天之在穹壤间乎?名以洞天,奚为而不可也。贤大夫士东西行,过吾门,而吾延之亭上,与之寓情耳目之乐,抗思坌壒之外,讲论缮性禔身之学,内王外霸之略,其人往往山泽之瞿、列仙之儒,莫不充乎自足,泊乎无求,浩乎不为外物所夺。然则吾终日相与群居,不犹真仙之与居乎?名以洞天,奚为而不可?”

难者如曰:“子之言辨矣,抑古之人有诸?”

则又应之曰:“有之。宋程公辟之知福州也,得闽山嵚崟之际,作亭于其处,以其山川之胜,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洲之山,于是名之曰:道山之亭。吾之名亭,与程之名亭,固无以异也。道山之名,不见非于君子,则洞天之名,又孰得而非之哉。”客果不能难焉。

伯器乃求空同子,次第以为《名亭辩》,而嵌诸壁。

〔据县志补:洪武十年()八月二十四日〕

———元末明初·苏伯衡《苏平仲文集》“卷一”“一七页”

(全文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