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外贸企业 [复制链接]

1#

来源:央视

原标题:“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外贸企业的突围之路

作为外向型经济大省的浙江省,年外贸依存度达49.5%,高于全国12.1个百分点。全球疫情暴发以后,浙江的外贸型企业生存状况如何?又遇到了哪些困难?企业经营者又想了什么样的办法呢?

困境:订单锐减库存积压

受疫情影响,义乌这家化妆品企业的仓库里,堆满了还没来得及发出的产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堆积的货物总价值超过多万,人工成本也是个大问题。

化妆品企业负责人余福荣:等一天就是费用。我个工人在岗一天就要给他工资,你没事你也给他工资,是不是?

另一家主要销往欧美市场的袜子企业,春节前夕本来接到了大量接单,但因为国内疫情被迫停工,好不容易陆续复工复产,全球疫情又紧接着暴发,企业的外贸订单缩减了80%。许多企业经营者的心情,也像“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

灭蚊产品企业负责人虞振刚:春节的时候,大概接到六千多万的订单。刚开心没几天,大概半个月的时间,到3月底,又把外面的大量的订单全部取消掉,那个心又很凉了,一下子又很愁。就是看不到未来一样的,自己经营了十几年的企业,会不会这次疫情把它打垮掉。

据当地相关部门统计,受疫情影响,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义乌,1到5月出口亿元,同比下降约10.1%。为了帮助外贸型企业解决眼前资金难题,浙江省各部门也出台了各项金融扶持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但在企业主们看来,此时要钱不如要市场,只要有市场,企业不停工,把好员工都留住就能活下去,但如何开拓一个新的市场呢?

摸索:尝试出口转内销

陷入困境的外贸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可面对同样受到疫情冲击的国内市场,这些尝试出口转内销的外贸企业能否转出新天地呢?

从出口转向内销,说起来容易,但企业真的做起来却发现,是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大多外贸型企业采取的是订单式生产模式,客商下订单,企业按需生产,只要专注做好生产这一个环节就可以了。

然而,受疫情影响,原来的对外销售渠道暂时走不通了,要在短时间内自建品牌、自组销售团队打开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谈何容易。

灭蚊产品企业负责人虞振刚:因为以前我们产品都是外销,从来没有做过内销,对这个市场,对直销这个东西不是很熟悉,所以我就没有信心。

化妆品企业负责人余福荣:工厂要生存,我肯定是基于我力所能及想一切办法来做市场推广,但是肯定不专业,没有专业的营销公司专业。

外贸企业转内销,首先要解决销售渠道问题。许多企业都把目光投向了网络销售,尤其是正处近期火热的网络直播。

距离义乌国际商贸城2公里,有一个“网红直播带货村”——北下朱村。这里原本主要经营外贸尾货的网络销售,这两年,随着直播带货快速走红,这里一下子聚集了大量的带货主播,间商铺全部高价租出,光是专业从事网络直播销售的市场主体就有多家。

经营户卢培功: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直播、团购,然后还有微商,包括线下实体也有来的,外地自己开车过来的,开实体店的,开连锁店的,他知道这边的东西便宜,而且拿货没有起订量的,所以很多人来。

化妆品企业负责人余福荣:因为是新鲜事物,至少当下这种直播,这种新零售,还是比较有潜力的,所以是不是在我们疫情当下,跟这种单位接触上以后会突破我们传统的,我们原来的那种销售模式,可能会更多。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余福荣带着销售人员与几家网络销售平台进行了对接。结果发现,网络营销的方式和模式也不像他们原来想的那么简单。网络销售的快速发展,已经衍生出众多销售模式,到底哪种模式最合适外贸型企业?跟谁合作?以什么方式展开合作?这些都是企业要考虑的问题。

针织产品企业负责人黄丽莉:我们做外贸,客人需要什么东西,他的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货还是比较清楚的。但对国内的这种直播,我是真看不懂,我都觉得是被OUT了。

一边是外贸型企业产品没有销路,对网络营销模式不了解;另一边是各式各样的直播平台,如何能够让两者合作共赢呢?

突围:做好产品拓展渠道

今年4月初,浙江义乌国税局牵头,一场特殊的洽谈会在北下朱村举行。洽谈的双方,一方是拿着各种产品的外贸企业,另一方是吆喝着各自优势的直播平台。

这场洽谈会的牵头方义乌国税局早前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今年春节后的两个月内,当地进行税务登记从事互联网批发的企业数量占到新增企业的近20%,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个百分点。

国家税务总局义乌市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股股长于翔:因为我们要确定一下为什么大家都在不好的情况下,唯独这个行业反倒有一个上升的趋势,调研完之后发现有很多直播的平台一下子多了很多。

于是,义乌国税局挑选了当地13家网络营销企业,和12家规模以上外贸企业坐在了一起。虞振刚的企业生产灭蚊产品,以前99%以上销往欧美市场。受到疫情的影响,0多万元的订单被取消,产品一下子没了销路。一筹莫展的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参加了这场洽谈会,没想到很快与一家直播平台达成了万元的合作意向。

灭蚊产品企业负责人虞振刚:那是提振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原来有这么大的市场,只要我们认真去做就可以。

与虞振刚的企业类似,在这一轮洽谈中,12家外贸企业和13家直播平台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货值超过1.7亿元。合作意向是有了,但具体操作起来,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与之前的订单式、一次性生产大量产品、统一出货不同,网络销售对企业生产的要求是出货快、货量少、频次高,这让习惯了出口模式的外贸企业压力非常大。

灭蚊产品企业负责人虞振刚:一开始的时候,很多要求不一样,我没准备,所以还是有一个磨合的过程,比如说我们根据他的预估,小批量地生产,我们在产品上、在批件上多备一些,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在一两天,两三天把这个产品做出来。这样的话不会造成库存的压力。

一个多月的合作下来,虞振刚的企业销售了多万的产品,虽然和过去大批量的外贸订单相比,这个数量不怎么起眼,但却帮助企业顺利挺过了最困难的阶段。有了合作的基础,网络销售公司的何小飞专门找到虞振刚,商量下一步的产品研发。

灭蚊产品企业负责人虞振刚:因为是跟消费者直接接触的,他们最了解消费者,把这些信息汇总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是针对消费者去开发这个产品,这个产品才会打开销路,消费者才会满意。

疫情的冲击,改变了义乌外贸企业的生存现状,也逼着企业经营者们开始思考新形势下,外贸企业的转型之路该如何抉择。不少从业者表示,趁着这次机会,把自己的品牌在国内打响,对长远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灭蚊产品企业负责人虞振刚:贴牌的话,主动权、定价权不在我们这里,有这个缺陷,我们赚的只是一点辛苦的钱,如果说是自己的品牌,附加值、品牌价值就在属于我,这样对我们企业的发展是更有利的。

突围:凤凰涅槃放眼未来

面对疫情影响下外贸订单大量减少的困局,企业的经营者都纷纷找出路、想办法,相关部门也积极出台政策和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网络销售等新的销售方式,可以帮助企业拓展新的渠道,但具体的合作模式,还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产品的定位等实际情况而定。眼下怎么救急,长远怎么样去做规划,或许一时找不准方向,但不断尝试、摸索,放眼未来,也许这些外贸企业的突围之路就在前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