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39.net/pf/a_4487448.html「本文来源:浙江法制报」
本报记者肖春霞通讯员陈啸宇吴晨播
九月,夏末的余温还没消退,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3楼的“春春童鞋”已开始摆上了冬季新款,35岁的店老板刘福安将各色新款鞋子整齐摆放在货架上。“这是我刚注册的商标,我准备做自己的品牌。”刘福安指着店面上方“春春童鞋”的圆形图案,一脸自豪。去年6月,他卷入一场知识产权纠纷,在义乌市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帮助下,他免于“吃官司”,但却坚定了走品牌化的决心。
年,义乌市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在义乌国际商贸城挂牌成立。作为省内首家知识产权纠纷专业调解平台,当地解决知识产权纠纷不再非得进法院,通过它便可高效快速化解。6年来,该中心案件数量迅速增长,矛盾聚焦的重点也随着市场环境变化而转移,这背后折射着人们产权意识的增强,和义乌小商品市场逐步规范化的变化。
从蛮不讲理到自知理亏交“学费”
义乌市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是在省高院、省知识产权局的直接指导下,义乌法院联合中国互联网协会,义乌市市场监管局、司法局、律师协会,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部门成立的。
90后的人民调解员朱海滨自该中心成立时就加入了。6年来,他最直观的感受是:案件越来越多。数据统计显示,年成立至今,该中心共调解万余件纠纷,成立当年共调解件,年调解件,5年案件数量翻了近三番。“相比去年,今年的案件数量不会少,案件数量的增长不是因为矛盾多了,而是人们知识产权意识越来越强了。”朱海滨说。
他至今记得,中心成立初期调解的一起“六神花露水”侵权案。当时,六神花露水隶属的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将义乌百余名商贩集体告上法庭,理由是他们售卖的“六神花露水”是假冒伪劣产品。该案移交至中心后,朱海滨了解到,原来一些商贩贪小便宜,从不正规渠道进货,售卖的确实不是正品。调解现场,商贩们不理解也不愿赔偿,甚至情绪激动得要打人。朱海滨分批次做工作,向商贩们苦口婆心地普法、讲道理,花了大半个月,终于案结事了。
如今调解,朱海滨很少遇见蛮不讲理、吵架骂人的,意识到自己侵权并积极配合调解以降低损失的市场经营户越来越多。“经营户陷入的每一次侵权纠纷、赔偿的每一笔款项都是‘学费’。‘学费’交多了,法律意识自然就强了。”朱海滨说。
侵权焦点从“商标”演变到“专利”
如今,义乌市场经营户都知道,品牌标识、明星照片不能用。商标、版权侵权少了,但关于专利纠纷、著作权纠纷明显多了。
该中心6年来受理案件分类统计显示,年开始,关于“外观设计”“实用新型”等专利纠纷开始显现,著作权纠纷明显增多。前段时间,中心接到一起大批量维权案子,被起诉的对象是义乌市一些播放电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