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义乌各大姓氏的来历搞清楚了你姓什么呢 [复制链接]

1#

义乌的姓氏丰富多样,而这些姓氏是从哪里来的?义乌古代人口稀少,汉代以后外地人陆续迁入。汉末群雄争霸,西晋、五代和北宋末年,中原动荡,从北方避乱南来义乌定居的不少。明代倭寇滋扰,有人西迁至义乌。清初,闽东北居民大批迁入浙南,有一部分再迁义乌。建国后,外地迁入义乌人员逐渐增多……

义乌市志编辑部的傅健对义乌不少姓氏宗谱有所研究,他说义乌建县时间长,很早就有人迁居义乌,一些大姓更是在这里生活了千年。其中,颜、刘、金、楼、骆是义乌较早的姓氏。

县志记载,乌伤县的由来便是与颜姓有关。周赧王时,颜凤“避乱南行,寓浙江会稽郡南界,遘疾身亡,子负土葬于本境”。颜凤的儿子颜乌埋葬父亲,由于家贫如洗,附近也没有什么人家,颜乌拼命地挖,直挖得双手血肉模糊,因为过度的伤心、劳累,饿着肚子的颜乌终于晕倒在地。颜乌的孝心深深地感动了乌鸦。那只被他救过的乌鸦领着一大群乌鸦“呱呱”地飞了过来,它们衔着泥来帮颜乌筑坟。乌伤县由此得名。

后来,颜氏回迁山东。到了宋代,颜复在金华做官,从《金华府志》中得知祖上曾居义乌,祖墓在乌伤,就择舍居之,颜凤即颜坞村人的祖先(后为苏溪镇颜乌村、颜村)。

东汉明帝时,刘辉之封乌伤郡王,从河南南阳迁稠城石鼓金(青溪),梁时与支派畈田朱青肃、桥东青岩刘、稠城南门青村(吴越时改姓金)并称义乌“刘姓四青”。傅健说,虽然刘辉此人在国史中并无确切记载,但在家谱中则有相关记载。

南宋理宗时,石鼓金刘铎入赘柳青山口傅(又名山口富)傅姓家,子孙繁衍,此村今名青溪,分支住新后傅;另一支元时刘荣迁湖门,分居下余山、俊塘、红塘畈、广口、三里店等村。

五代末,越州刺史刘昕的姓与吴越王钱镠的名字同音,改刘为金,故有刘金同属一姓,互不通婚的族规。后来这一时期过去,一些有*籍、从官的人保留金姓,百姓则可改回刘姓。傅健说,另有一些人活着的时候姓金,死后墓碑上则刻回刘姓,这也是为了尊重先人。

宋、元、明等时期,皆有多地金姓迁居义乌。

东汉末年战乱,楼重玉征战有功,加封太师,回老家的途中船搁浅在义乌境内,后御葬今义乌香山。傅健说,他的大儿子守墓,定居于今夏演一代,小儿子看家,定居于朝阳门一代。也有说法是,楼重玉遗二子良骥、良騧。良骥回迁会稽祖居,次子良騧携子楼泰庐墓守孝,定居义乌。

东汉时,骆雍临从陕西骆谷迁入。傅健说,至于千里迢迢迁居的原因并不清楚,在当时大约是逃避战乱或者是*治动荡等。迁入之后,他们自耕自足,自己开荒过日子,因此都会选择有山有水、土地肥沃的地方繁衍。

陈是现在义乌的第一大姓,陈氏迁居义乌约是从唐宋时期开始。起初主要迁居的地方为大陈、佛堂倍磊、赤岸、稠城的西门和湖清门一带。唐时从福建迁居上溪云门、后溪,分支住夏演上杨村。唐末避乱,从山东迁居杭畴缸窑、陈店。

宋绍兴年间,从东阳迁居廿三里埠头、后乐等村。南宋时,从福建迁居*山西瓜坪,后裔蕃居*山、周村、横塘10余村落;分支有塘李陈宅、后宅全备、柳青游览亭等。南宋时,东阳陈道隆、陈道兴兄弟从东阳逃荒到大陈,子孙分居附近36个村落。

稠城二支:西门陈(又称绣川陈),南宋时从永康迁来,分支居官塘杨梅院;湖清门陈(又称山东陈),北宋末避金兵从山东迁来。

宋时从东阳官桥迁居赤岸雅端、新屋。宋时从东阳根溪迁入深里、分水塘,分支居东河杨塘、前洪前园。从东阳安头分迁倍磊、葛仙,分支居前洪畈东、宇宅口,徐村前流、供店。

五代末,山东临清籍的王彦超任吴越节度使,“宋初自会稽避地家于凤林(今赤岸镇尚阳),族大以衍,世称凤林王氏”。为义乌王氏最早的始祖。

宋末,田心王氏始祖王如建先由江西南昌迁东阳,再由东阳画溪、王坎头迁居佛堂田心。傅健说,东阳人多地少,义乌不少姓氏都有从东阳迁居的分支。

义乌吴氏开基祖是泰伯八十一世裔孙吴造,号大元,苏州吴县人,宋治平中以父荫补义乌主薄,卒葬邑东吴孙岭,生三子。幼子吴德,为承先志,遂徙家父墓南半里而居(今大元),创义乌大元吴氏。吴造后裔从大元吴氏派发出各支吴氏。

傅健说,吴造迁居青口,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第三代孙中了进士后为官,吴氏家族因此兴旺。后来吴氏后裔吴璞取郡主,家族得以再次兴盛发展。后来,吴氏一族出过吴百朋任江西巡抚,明代则有出过兵部、礼部尚书。可以说,义乌吴姓在历史上是非常兴盛的大家族。

西晋永兴年间,河南平陵籍朱泛任东阳郡(今金华)太守,秩满居乌伤蒲墟(今赤岸)。始祖生有五子,侨居东朱、赤岸、雅治街、乔溪等村。后裔繁衍十八孙,世称朱姓十八。


  

作者丨赵晓

编辑丨义乌文明网编辑部

文明义乌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