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老字号、新兴品牌纷纷登陆东南亚,中国出海品牌如何更好地立足新市场?东南亚是最有可能的“下一个中国”。需多了解跨境资讯,就上跨境指南。
人口数量庞大、GDP不断增长、年轻人众多,共同营造了东南亚消费市场美好的增长前景,不少全球化品牌及跨境电商卖家将这片土地视为必争之地。
随着中国“智造”国际化速度加快,越来越多品牌开始部署东南亚市场。最先到达的是小米、大疆等消费电子企业,而后新消费品牌SheIn、PatPat、泡泡玛特、完美日记、元气森林等也接踵而至。
线上渠道是中国出海品牌进入东南亚市场最为便捷、熟知的方式。而作为开拓新市场的关键落脚点,东南亚头部电商平台成为了大多数中国品牌出海的首站。去年,有超过个中国品牌通过Lazada拓销东南亚,中国出海品牌订单同比增长99%。
年9月1日,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在新加坡举办了年度“LazMall品牌未来论坛”(LazMallBrandsFutureForum,BFF)。论坛上,Lazada再次强调平台将为来自包括中国商家及中国品牌在内的全球品牌进入东南亚提供继续提供有力支持,支持内容包括入驻、销售、服务、跨境物流、市场信息等多个方面。
种种迹象表明,东南亚消费市场已逐渐走出拓荒期,大家对过往“义乌模式”的小商品出海、乃至“白牌”出海的态度越来越审慎,品牌入场的契机正在到来。那么,当下哪些品牌正在前往东南亚?当地营商环境是否如外界描述得那般美好?出海品牌应该如何更好地在东南亚立足?
一、到东南亚去
长久以来,出海企业对东南亚的印象是“极致追求性价比”,“义乌模式”的小商品出海和“白牌”出海一度成为主流。但近两年LazMall(Lazada品牌商城)产品负责人Tony观察到的现象是,“东南亚市场的消费者对标品品牌诉求已经逐渐清晰,比如数码、母婴、美妆等品类,消费者对品质及服务的要求已经较高。”
目前出海东南亚的中国品牌主要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原生跨境品牌,二是工厂或白牌商家转型品牌,三是成熟电商品牌,四是传统线下品牌。
原生跨境品牌即从成立便以跨境出海为目标,过去大部分以欧美等地为重点市场,近年开始布局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成立于年的DavidJonesParis是一家箱包品牌,设计生产部门位于中国箱包之都——广州花都狮岭。早期主要做欧美、中东、俄罗斯等市场,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代理处,前期主要是以线下销售为主。
年前后,DavidJonesParis开始寻求开拓新市场。DavidJonesParis品牌负责人曾美琪透露,“起初我们选择了东南亚的Lazada、非洲的Jumia、拉美的Linio等平台测试,因为不知道哪个市场好做,最后东南亚先跑出来了,也成了DavidJonesParis现在的重点市场。”
除了原生跨境品牌,众多自有工厂的白牌商家在转型品牌的同时也剑指东南亚。
洛克兄弟是一个自行车配件品牌,年开始通过eBay、速卖通、亚马逊等平台涉足跨境电商,目前已在欧洲、北美、日本、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设有子公司。
年,洛克兄弟在探索新市场的过程中成为了Lazada最早一批商家,并以此开启东南亚业务。
得益于东南亚较为恒定的气候及两轮工具出行的生活习惯,自行车配件需求全年较为平稳。洛克兄弟创始人史江浩谈到:“(卖到)东南亚的户外产品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能够与其他季节分明的市场形成互补,下半年工厂产能很少会空转。”
在竞争加剧的环境下,近几年洛克兄弟也走向了品牌化的道路。在采访过程中,史江浩谈到一件趣事,“这几年,东南亚市场做自行车配件的都是华人,大家做生意比较勤奋。如果同质化太严重,根本没法竞争。”
与此同时,不少天淘系、老字号品牌也在努力摆脱国内市场的“内卷”,比如在国内已有较高知名度的潮玩品牌泡泡玛特、美妆品牌花知晓等都在先后布局东南亚市场。
去年,SheIn将业务拓展到新加坡及东南亚五国的消息在出海圈引起了热议。据了解,母婴用品品牌PatPat目前也在东南亚通过直播电商试水。
LazMall跨境运营负责人Sabrina认为,“原生跨境品牌拥有丰富的海外电商运营经验、成熟的运营团队及市场见解,通常在海外有较强的竞争力。国内成熟电商品牌对直播、广告流量等都有成熟的方法论,品牌心智相对成熟,与东南亚市场有较高适配度。”
二、机遇与险滩并存
对品牌而言,当下从东南亚市场进行国际化起步难度并不高。
洛克兄弟创始人史江浩分享称,“海外商品进入东南亚本土的门槛相对欧美来说是更低,包括公司资质、产品质量、知识产权等方面没有成熟市场那么高的要求。”同样,由于本土商品品类、数量较少,当地消费者对海外商品的接受度及容忍度也较高。
箱包品牌DavidJonesParis在尚未进入东南亚市场之前,就有不少小型批发商从工厂进货再售往东南亚,“当地消费者相对而言也非常友善,只要能为他们提供期望中的产品和服务,作为品牌就能立足。”
目前,当地电商流量主要集中在Lazada、Shopee以及新兴的TikTok等头部平台上,社交电商还处在起步阶段。LazMall产品负责人Tony认为:“流量对品牌建立十分重要,东南亚普通商家当下还必须依赖平台流量,品牌则需要两条腿走路,平台流量及自己的渠道,比如私域流量、社交媒体。”
东南亚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逐渐向电商发达市场靠拢。以购物信息获取为例,相较于以往口口相传、传单、在搜索网站搜索等办法,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直接通过电商平台搜索商品。
据Lazada今年9月最新发布的《转型中的东南亚:从发现到履约》报告,57%的东南亚消费者直接通过电商平台搜索商品,会使用社交媒体平台和谷歌搜索产品的购物者占比分别为50%和40%。
虽然市场看上去“蓝海”一片,但要指出来的是,对于建立品牌来说,东南亚还存在电商渗透率低、购买力有限、个别国家政策不稳定等问题。
年,东南亚六国电子商务平均渗透率为6.5%,低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D)数据显示的全球平均水平19%。
东南亚消费者相对有限的购买力也是一度让众多品牌保持观望的重要原因。以东南亚(除新加坡)工资最高的越南为例,普通消费者月薪在-元,而在柬埔寨,月薪仅在-元。
Tony也提到:“从数据来看,东南亚电商消费群体非常年轻。以美妆类目为例,东南亚六个国家,80%以上的消费者在35岁以下,当中又有一半是GenerationZ群体。这带来最直接的影响之一当然是消费能力没那么强,但反而也能说明东南亚电商的前景广阔。”
此外,东南亚还是典型的高度分散市场,各国政策、语言、货币体系都不一致,因此格外需要品牌做好本土化。
洛克兄弟创始人史江浩给了具体的案例:“新加坡消费者的付费能力强,对于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就很高,我们需要设置海外仓直接发货。反过来,印尼、菲律宾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在大促、活动期间对折扣的计算就要谨慎。”
在访谈中,不少商家表示出海东南亚也需对各国的贸易政策保持敏锐。以印尼市场为例,年1月30日起,印尼正式对跨境电商商品执行新的税收标准,起征点从75美元下调至3美元,税费比例也有所上调。
仅仅是税收标准调整可能就意味着,品牌及商家需要及时调整定价策略、成本预算、仓储方式等,而东南亚六国电商市场正处于高度动态变化之际,营商环境尚不稳定,因此需要品牌及商家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