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下朱火了。
从微商第一村、社交电商小镇,再到网红带货小镇,乘着直播的东风,今年的北下朱异常火爆。
改变北下朱命运的是江北下朱货运市场的兴建,物流企业和商户随之而来,北下朱商业形态逐步升级,而今年,从四面八方怀抱梦想来的人们为北下朱的火“添柴加薪”。
北下朱火了,但不是“莫名其妙”
义乌当地人小帅(化名)觉得北下朱“火得莫名其妙”。在他的记忆中,北下朱只是背靠江北下朱货运市场的托运部。但义乌有好几个物流中心,快递发达,电商产业园到处都是,为什么就北下朱火了?
经营针织工厂的谢亿则认为,北下朱相比电商产业园的优势在于:一楼门店展示,地下仓库仓储,货运市场发货,全链条无缝衔接,加上家门店产品量大并集中,都是产业园不具备的。此外,距离义乌国际商贸城近也是一大优势,在北下朱找不到的货,还可以去商贸城找。
网红带货小镇的宣传牌图片来源:每经记者舒冬妮摄
之前一直在长沙做电商的岳雷,去年10月来到义乌,本来只是看看机会,开始时也在北下朱做主播,爆了一次单之后,就留了下来。半年时间,成了供应商,算得上是在北下朱成功的创业者。
之所以顺利,岳雷认为直接得益于北下朱独有的优势。
北下朱不缺流量,零资源创业,最大的问题是工厂资源从哪里来?但短短半年时间,岳雷合作的工厂超过百家,“找到一家就能找到几家、几十家,再到几百家。”岳雷说,义乌作为世界小商品市场,最不缺的就是工厂。
除了本身完善的商业体系,岳雷最喜欢北下朱的氛围,“这是一个大家都很努力的地方,工作到凌晨的大有人在,大家会相互鼓励相互帮助。走在北下朱的街道,有反反复复拍一个段子的主播,通宵营业的门店,你会被大家的情绪感染,没有理由不努力。”岳雷说。
同样,前几年一直在金华做针织类生意的左栋,也在今年3月将主要的办公地迁到了北下朱,“因为这里‘集中’,北下朱聚集了从工厂、供应商到主播的电商产业链,从订单信息到找货、发货都十分便捷。”
北下朱很火,但不是莫名其妙。
货运市场带来了物流企业,也带来了商户
进入福田街道,北下朱在地图上的辨识度很高,几近工整的长方形,背靠北江,以城北路为界,一边是北下朱,一边是江北下朱货运市场。
几个老村民回忆,在货运市场动工之前,有些村民相当反对,“当时他们到处告状,去市*府、省*府,说是占用良田……还有几个村子竞争,(能建成)全靠村委会的不断争取。”
没有人会想到,这个货运市场彻底改变了北下朱村的历史轨迹。
江北下朱货运市场图片来源:每经记者舒冬妮摄
年,北下朱旧村改造建成99栋房屋,横四竖八主干道,12个出入口,外界常以四通八达形容北下朱;住宅区则形成了一楼家店面,下通仓库,上连住户的格局。村长金景喜说,北下朱在规划时就已初现专业街的布局。
北下朱村平安服务队队长金光林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货运市场的建造与旧村改造几乎同时进行,在货运市场建成后,北下朱也入驻了一批物流企业,一楼门面形成了托运部。”一楼是托运部、超市、饭店等,楼上住着物流工作人员和村民,这是北下朱最早聚集的形态。
义乌*府